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
质量上中高级与低
级住宅区的分化;
位置上是背向发展
高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
高坡、文化区
联系,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低级
住宅区
位于内城、与
低地工业区
联系,配套设施缺乏,环境较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及
交通干线两侧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同时地租、工资水平、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等因素也可以对其产生影响。
OA:商业区 AB住宅区 BC工业区
空间结构的变化: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的不同等级
划分:
划分标准: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小城市。
服务范围的差异:
城市级别
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小城市
低
少
小
大城市
高
多
大
影响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例如上海;发达的交通条件,例如石家庄;丰富的资源条件,例如大庆。
城市的等级体系
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相互距离差异
城市
级别
服务
种类
服务
范围
城市
数目
城市
距离
小城市
低
少
小
多
近
大城市
高
多
大
少
远
嵌套规律:层层嵌套
城市化
概念、标志、意义
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意义: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城市化进程
1、三个阶段的特点
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
特征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类型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低于
25%-30%
城市化水平低,
发展缓慢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加速阶段
城市化水平从25%-30%增长到
60%-70%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
中,城市化迅速推进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
地理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