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词汇量指标,克服词汇瓶颈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的重要地位是公认的。没有词汇,语言的其它一切特征都无从谈起。McCarthy指出,无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法和语音掌握得多好,没有表达广泛意义的词汇,任何有意义的交流都不会发生。在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词汇虽然也被赋予重要的地位,但对词汇量的要求上却相当低。本人认为,词汇量的不足已经成了我国学生英语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例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课程要求配合课外阅读,特别是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的课程和非英语专业的双语课程都要求学生阅读足够量的课外英语材料。然而我们发现学生根本无法按时完成必要的课外阅读,理由一般都是生词太多,造成阅读理解速度过慢。另外词汇不熟及词汇量不足也是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对词汇习得的研究的日益受到重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语言的各种能力中,都相当大程度地隐含着词汇知识。”生成语法的最简方案也将其他语言规则大大简化,而把语言的复杂结构和语义信息放入了大脑词库(mental lexicon)中,从理论上赋予了词汇以更大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习得的主要认知负担就是词汇习得。
一般认为,要达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一般人的语言能力,词汇量应达到25000以上,而Crow和Quigley估计更高,他们认为,如果要达到一个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每天学40个单词,一年365天学上四年,并且一个不忘。这样算来,也就是达到5万以上。国内两本使用最广泛的学习辞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三版)收词条是82000,《牛津高阶英汉汉英双解辞典》(第六版)收词80000,这两部辞典主要目的是供母语非英语的人学习英语之用。我曾试以这两部辞典请教两位从英美大学硕士毕业不久的英语外教,结果,她们基本上没有找到不认识的生词。当我告诉她们这两部辞典词汇量超过8万时,她们自己也对自己的词汇量之大感到吃惊。相比之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大纲对词汇的要求是比较低的,高中毕业生只有2000左右,对大学英语专业的要求最高不过12000(八级),许多学生还达不到这一水平。这必然限制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总的阅读量,造成输入不足。
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词汇的学习都是和概念的理解同步进行的,词汇习得很难与知识习得分开。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词汇习得过程则不同,对习得第二语言的成年人而言,他们已经有了大量的母语语汇,学习外语的很多词汇并不需要伴随着知识的学习。例如,对原译自英语的很多词汇,像摩天大楼(skyscraper)之类,习得者只是将语言符号与已有的意象联系起来而已。所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地扩大词汇量是完全可行的(我这里主要指识别词汇(recognition/receptive/passive vocabulary)就是俗话说能认识能听懂的词汇的数量)。关键在于,我国应当提高英语教育的词汇量目标,例如将高中毕业的英语词汇量要求至少达到3000以上(实际上,这是一个很低的目标,按Meara估计,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掌握了3000个最常用的词汇以后,阅读真实语言材料时还会遇到多达10%-20%的生词。也就是说,每读100个词就有大约10-20个生词,所以实际上阅读很难顺利进行),最好能达到5000以上,因为著名心理语言学家Jean Aitchison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学习者的词汇量限于5000基本词之内,就不能
提高词汇量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