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让西宁魅力四射
湟中职校电大办公室田广宏
正月十五早上九时,春寒料峭,西宁市南川东路管理站起点上,有穿制服的同志专门组织游客排队乘车,刚开始时需要他们不停地喊叫、使劲地扶推,以维持队列的秩序,个个累得够呛。个把小时候后,有了长长的队列,乘客不再拼命前冲,制造拥挤混乱,而是自觉地排队候车了。作为“长蛇阵”里的一员,等待的煎熬之余,周身有一股温暖在流淌,如同挥汗劳作时,迎面吹来阵阵山风,萌生说不出的舒服和惬意。感觉这样就是好,她会让你推我搡的混乱转瞬间变成秩序井然;更让怀抱小孩的妈妈不再为乘车而犯愁,“梁上君子”们也只能望队兴叹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习惯改变而已。可就是这样一种小习惯,却成就了德国的强国之梦。不是故意危言耸听,早就有学者做过专门的研究,得出过相似的结论。笔者翻一本杂志,有人撰文说德国的任何一个公交车站,都有排队上车的场景。作者由此得出,经历两次战败、巨额赔款之后,德国仍能很快复苏强大,根源在于其国民崇尚文明,做事讲究理性。而排队上车只是文明滋养下随处可见的花朵而已,他们习以为常,认为本该如此,不需要有制服同志花费精力服务。我也极其认同作者观点。在我看来,一个个“本该如此”堆积起来,渗进每个人骨子,才会成就今日德国的强大和自信。因为,这才是文明的力量。因为理性,所以清醒;因为清醒,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开阔;
因为开阔,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韧、更长远。
十年前还是老土矮小的西宁,在“人一之,我十之” 的实干下,楼群拔地而起,香格里拉、三榆国际山水等城市花园的华美雄健,毫不逊色于大上海的南京路、陆家嘴。小巷换颜脱胎后,散发着诱人的清爽,莫家街、商业巷步行街格局堪比中英一条街。远客慕名而来,塔尔寺让他们满载虔诚而归,青海湖回赠他们高远宽厚而去。还有许多让人徜徉流连的好去处,比如西湟高速高架桥下,留满了了爷爷外公的生活场景,最北边是解放前张大爷驾黄马、赶板车进城路上乐呵呵的模样;往南没几步,是二胡刘、三弦李他们挥臂鼓腮唱眉户的摊子;再南走两步,是赵阿毛、王狗蛋等垂髫发小们弯腰伸臂弹跳棋蛋的憨态……栩栩如生,百看不厌。这一处处的雕塑,浓缩了父辈们悠悠岁月里的很多故事。宛如儿时传唱的一段老歌,让南来北往的过客聆听着烟火人间里的执着渴望,苦乐相伴中的真诚生活。感谢你们,大智的城市规划者和技艺精湛的雕塑人,是你们为西宁儿孙留下了一道老西宁的风景线,更为西宁的未来播下了人文气息的种子。
“看一个城市的文明,就看这个城市是怎么对待它的精神病人的,看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做到什么地步,看它对城里的孤寡妇孺照顾到什么程度,看它对盲人和
文明让西宁魅力四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