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是南宋杰出的爱诗作逾万首。四十六岁入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其后为四川宣抚使幕僚远至南郑(今属陕西)前线,诗风由此一变。他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诗集因此题名为《剑南集》,以志纪念。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临终犹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诗歌
注意:情感、语气、语调及重读。
一、读一读
二、比一比:
在反复的品读中,去比较两首词中梅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情
陆词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毛词背景:
此词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梅花为了表现什么?
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
陆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
充满信心.
三、背一背
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既快又准地背诵下来。
梅花欣赏
四品一品
《卜算子咏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