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新课改、积极备战2009
舟山中学数学组冯步科
浙江省实施新课改两年来,必修和选修ⅠA的教学内容已经授完,新课内容只剩下选修ⅠB尚未完成,总的感觉是“如何把新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将理想状态下的课标和教材转化为现实”?可谓困惑多多。特别是在课改实验启动阶段,如何把新课标所提的教育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显得举步维艰。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有过兴奋;有过痛苦;有过迷茫;有过失落与无助。它由于编排上的创新让老师不再为课堂上找不到合适的导语和启发语言而发愁;同时又因内容全而不精、乱而不深以及教辅材料的陈旧不配套,让人无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往往有课后总有点遗憾的感觉;同时又要为处理作业问题煞费苦心。再者就是教材的安排顺序失去连贯性让人觉得意犹未尽,补也不是、不补也不是,甚是无助。为此我有几点建议:
初、高中衔接问题可否统一进行安排?
课时先紧后松问题可否适当调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新编实验教材和《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情况在教材中都有反映。有的内容的练习和习题超出了《标准》要求,使得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对此可否进行充分的说明?
4、新课程内容容量大,学生掌握慢,遗忘快,能否建议再编时根据其相关性进行合理的整合,避免教学时过多的重复和走弯路?
5、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的教学问题想法上很先进,但操作上仅局限于形式,编写时可否不拘泥于形式,多注重点实效?
下面谈一谈2009备考的一些想法:
一般老师进行复习的时候往往是先讲解知识点后便做一些综合性的试题,但其效率不是很好,总结经验教训我们采取先过课本知识,主要是对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使其系统化,串成一条线,本着以本为纲,既基础又重要,熟悉理论知识,,然后针对性的出题练题,题的选择具有代表性,,,或者是学习的过程不注重细节的学生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1、回归课本知识,重视基础,重新排序,统筹兼顾。在首轮复习当中,基础的复习尤其重要。在打基础的第一轮复习阶段,其复习流程的安排尤为重要,具体为:函数部分: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与向量、数列、函数与不等式、导数与积分。几何部分:立体几何主要是借助三视图和空间向量解决位置关系和角度、距离、面积体积计算;解析几何以直线、圆、圆锥曲线为主线,把向量、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有机结合起来;算法与统计部分并把排列组合、二项式、复数结合起来;
逻辑、推理证明与不等式结合起来。
2、紧紧围绕六个方面进行有效复习。第一轮复习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根据多年指导高考复习的经验,我们提出2009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的六点建议:
⑴迅速恢复状态,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重新构建良序的知识结构。从近两年的高考可以看出,高考把基础知识放在了第一位,高考不是比谁做得快,而是比谁做得好--不是快棋赛,而是下好棋。在复习时就要养成认真、准确、规范的习惯,减少失误,为自己的高考增分。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它们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多数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
⑵很多同学感觉数学回归课本这一口号比较空洞,具体到复习中,就要将
感受新课改( 舟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