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卢龙,感动我的“班妈”
一滴雨水,坠入了汪洋,从此她和大海和谐地相处;一只蝴蝶,飞进了花丛,从此她和花儿愉快地相处;我独自一人,来到了陌生的卢龙,从此我感受着这里的和谐与感动。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住在秦皇岛市里,因此我对我的家乡卢龙是很陌生的,由于多种原因,我要在卢龙的刘田庄中学完成我的学业。来到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方,我象一只离队的大雁,倍感孤独。
开学的第一节是语文课,让我感到我在这里并不是孤单的。语文老师自我介绍时这样说:“在这里,我不想单纯的做你们的老师,而是想更多地了解你们,做疼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听到这话时,我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我感动了,感动一位老师的敬业,感动一位老师的奉献。
或许从那一刻开始,我感到自己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了,我不再把她当做外人,虽然她不是班主任,但她就像是我的另一个“班妈”:在课堂上我积极地回答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下课时我会和她说上几句轻松幽默的话,这都使我压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一个普通的任课教师,能够当一个班级的另一个“妈妈”,她真的好不容易,叫我怎能不感动呢?
一次月考,我的成绩很差,尤其是我一向钟情的语文,成绩只有九十分。看到分数后我的金珠子不禁掉了下来,我真的太对不起她了,对不起她对我的好,但她并没有责备我,只是说我成绩低可能是没有发挥好,还一直安慰我。在她的眼中,我似乎看到一位母亲对孩子成绩上不去的无奈,但更多的还是鼓励。每次看到“班妈”,我的心都会微微地颤动,然后脑子里就会浮现她对我的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就这样,我与“班妈”和谐的相处在一起。
我的“班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卢龙人:她娘家在卢龙北边,婆家在卢龙南边,她幽默地说自己是“南腔北调”。她了解整个卢龙,她爱这片土地;而我,也是卢龙人,却不了解这里。与她相比,我多了几分自责,多了几分惭愧。但面对她的鼓励,我又多了几分自信,多了几分骄傲。
我爱我的“班妈”,更主要的是我们能在她的课堂上找到家的味道。怎么?您不相信吗?那就来看一节语文课吧。这天下午,学校所有语文老师来听我班的语文课,“班妈”在讲李商隐的《锦瑟》——一首很抽象的诗。结果上课十分钟左右,我班的一位男生迟到了,“班妈”让他进来,也不知这位男生哪根筋犯劲了,他并没有坐下,而是旁若无人的把他的破凳子举在了他的课桌上,修了起来,他在前边第二位,后面的同学都被他当在后面。我心里替他捏把汗:让老师在这么多同事面前丢面子,他不挨批才怪呢!可是我想错了,想错了“班妈”的度量,更低估了“班妈”的应变能力。
“班妈”正在向我们明确《锦瑟》的主旨,第三种说法:此诗是李商隐感伤自己的“咏怀诗”。结果“班妈”边介绍李商隐夹在牛党和李党斗争的困境,便走向这位男生,她说:“其实李商隐此时的处境就与我班李稳超同学一样夹在课桌与椅子中间那么不舒服,做不稳当,来,老师给你换个凳子。”她加重了“稳”的重音,因为那男生名字里有“稳”字;同时“做不稳当”又是对这位男生委婉的批评。只见她面带微笑把讲桌下面的凳子递给了那位男生,我们都笑了,我们感到了妈妈的温暖,是的,做妈的是会在外人面前给自己的孩子留面子的,我们不得不在心里为“班妈”竖起了大拇指!
但是在那节课上,“班妈”哭了,她在哭李商隐《锦瑟》的第一种主旨
感动卢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