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2009年课程方案
2009级起按此方案执行(2009年3月稿)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外语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的中等学校英语教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管理人材。(师范方向)
2. 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能熟练地用英语和所学专业知识在外事、外经、外贸或旅游等涉外领域工作的翻译人材。(翻译方向)
3. 培养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一定的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实用的国际商务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在政府涉外部门或外向型企业从事翻译、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国际商务方向)
二、培养规格
1、师范方向: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教师职业能力;
掌握较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通过训练具备较扎实的教师基本功;
了解英语教学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就,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 具有用一门第二外语进行阅读的初步能力;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具有初步的图书情报资料检索能力;
了解现代化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了解中外主要教育学派的思想观点及其发展趋势,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
2、翻译方向: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人文修养;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
具有用一门第二外语进行阅读的初步能力;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具有初步的图书情报资料检索能力;
具有在外经、外贸、或旅游等涉外领域从事口译与笔译工作的基本能力。
3、国际商务:
、基本技能和人文修养以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
;
,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具有初步的图书情报资料检索能力;
、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本科学制一般四年,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本专业学生可以学习辅修、双专业课程,修读第二学位。
最低毕业学分:;;。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课程修读要求
1. 综合教育课为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之课程,,其中军事理论和计算机基础试行通过性考试,大学体育实行选项制,不实行通过性考试;
2. 学生必须从学校提供的公共选修课中按人文社科类(包括“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与政策”两门公共任选课)、自然科学类、艺术类和教育科学类各选修2个学分,共修读8学分;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进行,开设4-6个讲座,计1个公选学分。
3. 学科基础课为本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共设15门学科专业基础课(师范方向76学分,
翻译方向83学分,国际商务方向83学分),其中带☆号课程为综合课程。
4. 为了使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特长,本方案将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分为“教师教育”、“翻译”、“文学文化”、“语言学与技能”和“国际商务”等五个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修读。
5. 英语专业学生必须修读学校规定的综合教育课()、全校公共选修课(计9学分)、学科基础课程(计师范方向76学分,翻译方向83学分,国际商务方向83学分)和专业选修课至少22学分。其中:
师范方向的学生必须修读教师教育模块全部课程(计18学分);
翻译方向的学生必须修读翻译模块全部课程(计14学分);
国际商务方向的学生必须修读国际商务模块全部课程(计18学分)。
课程结构比例表
1、师范方向
课程类别
学时数
占总学时的比例
学分数
占总学分的比例
全校公共课
公共必修课
544
%
%
公共选修课
160
%
9
6%
学科基础课
1342
%
76
%
专业选修课
教师教育模块
288
12%
18
%
其他专业选修课
64
%
4
%
专业实践/实践教学、毕业论文
14w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2009年课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