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向全面小康社会奋进
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海南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奋起直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摘自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
海南的小康目标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人民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是:到2005年,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生态环境保持全,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到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人民综合生活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海南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地区,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摘自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历史上的小康概念
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经·大雅·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礼运》一书,描述了作为一种社会模式的“小康”状态,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为小康。”“小康”是一个在中国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经济情况较为宽裕”。
海口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小康
11月20日召开的中共海口市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经过10年左右的艰苦奋斗,到2010年,海口将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达到人均4000美元,提前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人均8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论小康
在《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中,共有40处地方使用了“小康”概念。表达的文字,有“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状态”、“小康水平”、“小康的社会”或“小康的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并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7年4月,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邓小平把“小康”与他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全面阐述了他的构想:“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都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的构想,并在党的文件中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
海南向全面小康社会奋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