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工稳精到 端严方正——楷书知识与赏析.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工稳精到端严方正
——楷书知识与赏析
我们的目标:
了解楷书的发展、楷书的特征
四个问题:
什么是楷书?
楷书的发展。
什么是馆阁体?
鉴赏下列楷书,总结楷书的特征。
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等,是“八法”齐备、结体方正,继篆隶书之后广泛使用和流行的又一种汉字“正体”。
楷书的发展:
东汉——萌芽
魏晋——成长(取代隶书成为通行的正体汉字)
隋唐——鼎盛(欧颜柳赵)
明清——台阁体、馆阁体(小楷)
什么是馆阁体?
清代“馆阁体”脱胎于明代的“台阁体”,本为宫廷起草诏诰等公文所用楷书字体,后应用于科考之中,广为所重,形成风气。
特征:乌黑、方正、光洁、大小均匀。
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公元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又称其"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皇甫诞碑》、《温彦博碑》、《化度寺舍利塔铭》等历代称名于世。
《化度寺碑》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原石久佚。
《孔子庙堂碑》
唐初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身体文弱,博闻强记。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勤学不倦。尤喜书法,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优者。他写的《孔子庙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唐太宗非常喜爱虞世南的字,并经常临写。相传有一天,唐太宗书"戬"字,但戈字还没有写好,正好虞世南进见,即提笔补写了一个"戈"字。唐太宗将两人合写的"戬"字给魏征看,说:"朕学世南,尚近似否? "魏征看后说:"戈字颇逼真。"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道:"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隋和初唐三个时代。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你们如果都象虞世南那样刚正忠烈,天下何忧不理。" 虞世南公元638年卒于长安,享年80岁。唐太宗十分悲伤,痛哭流涕,说:"虞世南对我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我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
《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 公元 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代,他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法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阳询、虞世南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
多宝塔碑拓片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四十三岁时,史华刊石。

工稳精到 端严方正——楷书知识与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06 MB
  • 时间201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