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异化理论分析现代社会人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各种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相伴而生,并且愈演愈烈,开始危及人的生存、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从各方面寻找原因及解决方案。然而当下这一切问题的出现都离不开人自身,人类千万年来其能力的提升通过改造世界的活动展现开来,从人类早期的依附于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改造自然,人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人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中与自我渐行渐远。
显而易见,这些问题的出现由人引起。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不遵从客观规律,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使自然本身所固有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导致社会人际关系商品化、功利化,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滋生蔓延,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成了社会普遍现象,人越来越偏离道德的轨道,越来越不像“人”,被自己创造的价值所奴役。本文旨在用马克思异化理论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
“异化”这个词源于拉丁文,是“化为异物”的意思,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解释是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变成它的对立物,成为它外在的异己力量。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剖析,得出人的异化是人的类本质的倒退,只有消除异化,人才能成为自由自觉的人,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异化劳动”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了道德层面上的批判。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以及当代社会人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他在此基础上指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劳动则处于异化的状态。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新概念,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部分可以看到,异化劳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劳动产品是劳动者本质的体现,应被劳动者自身所拥有!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产品却与劳动者相对立,“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他们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们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们所能占有得越少,越受其劳动产品即资本的奴役和统治!劳动产品成为了异己力量与劳动者相对立。
现代社会这种表现普遍存在的,某些商品生产者为谋私利,弃大多数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生产毒奶粉、掺瘦肉精、含塑化剂,排放的污水废气污染环境,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安危。人与自己的劳动成果相异化的现象无所不在。
2、劳动者与其生产活动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结果上,还表现在生产活动中,对于劳动者,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其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异化的活动
。劳动由人的内在需要变成了外在需要,仅仅成为他维持生命活动的手段,不再是人本质的体现。人在生产活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这种劳动不是人自愿而为的,而是强迫的,人在劳动过程中沦为资本家服务的生产机器,丧失了人的本性!马克思将此状态称为“自我异化”。
自我异化在现代社会也体现在很多方面,以我国的教育制度为例,从小到大普遍都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很多孩子从小学就成了学习的机
马克思主义文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