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说:“砭,以石刺病也。”是经过磨制而成的原始工具,可以看作是最初的“针具”。有关砭石的记载很多,如《山海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郭璞注:“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者。”《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域,……茸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唐·王冰注:“砭石,谓以石为针也。”
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复原。九针为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针、灸、按摩
针、灸、按摩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
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
保健针、灸、按摩的意义及异同
《灵枢·经别篇》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说明人的生长与健康,病的酿成与痊愈,与人体经络有密切关系。
针、灸、按摩就是根据有关经络俞穴的理论,运用不同的方法调整经络气血,借以通达营卫,谐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通于保健强身、益寿延年者,则属于养生范畴,称之为保健针、灸、按摩。
针、灸、按摩,方法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都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调整经络、刺激俞穴为基本手段,以激发营卫气血的运行,从而起到和阴阳、养脏腑的作用。
三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工具、实施的手法及形式不同。
就其作用而言,也有所侧重
针法是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经络俞穴,通过实施提、插、捻、转、迎、随、补、泻等不同手法,以达到激发经气、调整人体机能的目的。其所用工具为针,使用方法为刺,以手法变化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在中医养生的实际应用中,灸法及按摩运用较为普遍,针刺古代多有运用,而今似不如灸及技摩应用的广泛。
三者常可配合使用。欲获近期效果时,可用针法。然而对禁针的穴位,或不宜针法者,则可用灸。灸法往往较缓而持久,欲增强其效果,亦可配以针法。针而宜温者,可针、灸并施。不宜针、灸者,可用按摩法。
第二节针刺保健
一、针刺保健的概念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起来,达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针刺保健。
针刺保健与针刺疗疾的方法相同,但各有侧重。保健而施针刺,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治病而用针法,则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扶正祛邪,意在祛病除疾。因而,用于保健者,在选穴、施针方面,亦有其特点。选穴则多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施针的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亦不宜过多。
二、针刺保健的作用
针刺之所以能够养生,是由于刺激某些具有强壮效用的穴位,可以激发体内的气血运行,使正气充盛,阴阳谐调。概括起来,针刺保健的作用,大要有三。
(一)通经络
针刺的作用主要在于疏通经络,使气血流畅。《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针刺前的“催气”、“侯气”,刺后的“得气”,都是在调整经络气血。如果机体某一局部的气血运行不利,针刺即可激发经气,促其畅达。所以,针刺的作用首先在于“通”。经络通畅无阻,机体各部分才能密切联系,共同完成新陈代激活动,人才能健康无病。
(二)调虚实
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随时都在进行着。“阴平阳秘”是一种动态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也容易出现一些虚实盛衰的偏向。
如:体质的好坏、体力的强弱、机体耐力、适应能力,以及智力、反应灵敏度等等,对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期,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针刺保健则可根据具体情况,纠正这种偏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泻得宜,可使弱者变强,盛者平和,以确保健康。
8针、灸、按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