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写作教学策略
写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小学语文新课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怎样才能完成新课标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以上任务呢?这里,结合自己理解和近来年来实施写作教学的体会,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应做到 “五有”
经历了十年的课程改革,经过专家学者的深入调研和不断的实践论证,对原来《课标》中的写作教学做了修改,根据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新要求,我觉得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教师应做到“五有”。即为:一是脑中有“标”:新课标是我们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根据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熟练掌握所教年级对写作的具体要求,同时又要了解相邻年级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做到胸中有“标”。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顺应历史潮流。二是胸中有“本”:“教科书”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对“教科书”中写作教学内容的编排、以及编者的意图,我们必须融会贯通,系统掌握。三是目中有“人”: 脑中光有“标”和“本”还不行,因为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写作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写作教学。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写作教学过程。四是心中有“数”: 上写作课前,教师要心中有“数”,怎样设计才能体现习作的“生活化”和“开放性”。课后,要对学生写作情况摸清底细,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哪些学生会有问题需要辅导,心中要有底。五是手中有“法”:在题目设置,写作指导或评析时,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只要教师做到这“五有”,才能将新课标作文教学赋予我们的使命落实到位。
二、学生应做到“五多”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写作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要做到“五多”,一是多读书:通过多读书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大量阅读才能增加知识,才能学会怎样描述事物,也才能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如果学生阅读量不足,当他们看到某些事物或某些现象时就很难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只一味地感叹“好美啊!”或“真美呀!”这样,写好作文也只能是空话一句。二是多观察: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对写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自己的发现,并在习作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独特的表述。有鉴于此,教师应多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准备记叙的对象,并将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并恰当地为自己写作之用。只有多观察,学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发现,并反映在习作中。三是多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看到的事物先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变成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东西,然后再写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习作。四是多练笔:习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大量的写作实践。因而,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写一写身边发生的事,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五是多修改: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者本人。”因此,写作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修改习作:改错别字,改用得不恰当的词语、标点,改不通顺、不完整、表达不准确
田亮论文——作文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