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论文.doc浅析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模式【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的状况,对计算机基【论文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的状况,对计算机基础课实施分级教学改革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
许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而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部分学生对计算机非常精通。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内容过于系统
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他们今后是计算机的应用者,因此,他们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应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过于完整和系统,从二进制的转换、操作系统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使理论授课内容非常庞杂,难以突出重点。另外,在授课的安排上,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
3、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
计算机基础课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了计算机投影的大屏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事实上,学生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另外,由于同一学习起点的学生也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分级教学的改革思路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必须对现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实施分级教学,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改革计算机教学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在学生计算机水平大致相等的班级,教师比较容易地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输入,不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1、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进行分级教学
新生入学伊始,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设计一些基础理论和操作题进行水平测试,
浅析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