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政策解读
介绍要点
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改革试点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改革试点的工作安排
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90年代中期
主要矛盾是短缺: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资源短缺
主要任务是发展:开放搞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多渠道、多种形式筹资发展卫生事业。
第二阶段:90中期-2002年
大环境: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92年,14届3中全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摸着石头过河,转换国有企业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配套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96年,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大会,做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98年,国务院启动了“三项改革”, 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体制。
主要问题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弱化
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
医院补偿机制畸形:
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以药补医;
病人自由流动、无序流动;
……
集中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
就医经济风险(贵)
1980年到2004年:
卫生总费用由143亿元增加到7590亿元,增长52倍
个人负担费用由30亿元增加到4071亿元,增长133倍
同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8倍和14倍,%%,%上升到6%
,增长77倍
医院平均住院费用由44元增加到4662元,增长116倍
就医可及性(难)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
居民患病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
出院者病情未愈主动出院:%,%(%)
农民由于经济原因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
住院费用中个人自付费用的比例(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6.)
现在一次住院的平均费用几乎等于中国人均年收入,相当于20%的最低收入家庭两倍以上的平均年收入。根据研究,35%以上的城市家庭和 43%的农村家庭难于承受医疗保健费用,他们要么不去就医,要么因医疗费而致贫。
住院期间个人自付费用占总住院费的百分比(%)
平均住院费用占家庭人均消费的百分比(%)
公立医院改革政策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