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细菌的染色技术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第一部分细菌的染色技术
目的要求
染色剂和染色的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掌握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
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染色剂和染色原理Ⅰ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细菌机体无色透明,与背景反差小,可将细菌染色,增加其反差;细菌在通常培养状态下总带负电荷,故可用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染色。
染色剂染料按其电离后所带电荷的性质可分为以下类型:
1. 酸性染料:如酸性复红、刚果红、伊红、藻红、苯胺黑等。
2. 碱性染料:一般有碱性复红、中性红、孔雀绿、番红、结晶紫、美兰、甲基紫等,细菌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3. 中性(复合)染料:如伊红、美兰等,Wright染料和Gimsa染料等(常用于细胞核染色)。
4. 单纯染料:这类染料的化学亲和力低,大多是偶氮化合物,不溶于水,但溶于脂肪溶剂中,如苏丹类的染料。
染色剂和染色原理Ⅱ
微生物染色常用染料如下表:
实验程序Ⅰ(细菌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染色的方法:
1. 简单染色法:用一种染色液染菌体后,就可以观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状和细胞排列状况,但不能鉴别微生物以及它的特殊构造等。
2.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液进行染色,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有: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细胞染色法等。
染色技术的一般过程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媒染脱色复染水洗干燥镜检
实验程序Ⅱ(简单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简单染色法(一般染色法)
:自然晾干或酒精灯高处微微加热。
:在整个涂面上滴加染色液,染色1min。
:倾去染液,用自来水细流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料颜色为止。
实验程序Ⅲ(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革兰氏(Gram)染色法 1. 涂片、干燥、固定 2. 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1min,倾去染液,流水冲洗至无紫色。 3. 媒染:加革氏碘液媒染1min,水洗。
4. 脱色:除去残水后,滴加95%酒精进行脱色约30s~45s,接着立即用流水冲洗。 5. 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1min,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6. 镜检:观察染色结果并绘图。
第二部分细菌大小的测定
目的要求
学习使用目测微尺和物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微生物实验—细菌的染色技术及大小的测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