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对狐鬼世界的建构;
2、理解《黄英》中象征性的文学形象以及主题意蕴
一、蒲松龄生平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家世: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大半生在科举中挣扎: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 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塾师生涯:
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
二、《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一)故事结构模式
一种模式是人入异域幻境。
《罗刹海市》大罗刹国为现实的漫画,海市国是戏拟的理想国。
《梦狼》为表现“官虎吏狼”这个比喻性的主题,而虚拟了奇异之梦。
《席方平》为受辱的父亲入冥府伸冤,而城隍、郡司、冥王各级衙门都是贪贿、暴虐、屡受酷刑,尤胜于人间。
另一种模式是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入人间。
有些可以理解成他落寞生活中的梦幻。
另一种狐妖花怪表现情志、意向,成为象征性的文学意象。
《婴宁》其名取自《庄子》,指的是得失成败都不动心的一种精神境界。她的形象寄寓着对复归自然天性的向往。
(二)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其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三、赏析《黄英》
(一)小说情节
不以跌宕情节取胜,以平易笔调叙述马子才和菊精的交往,情节进展缓慢而又趣味盎然。
卖菊与置产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夫妻因财富而产生分歧纠纷,使得故事出现细波微澜,也使人物变得丰富形象。
(二)人物形象
1、黄英形象:
恬静稳重,幽默风趣。
黄英是菊花精,名字是由陶渊明诗歌中“菊有黄花”化出。种菊、卖菊致富是“聊为我家彭泽解嘲”。体现着读书人传统的清高观念的变化。
2、马子才形象:
清高耿介而又迂腐
3、陶生:
儒雅又精明的儒商形象。
他外表“丰姿洒落”,开口“谈言骚雅”,一身儒雅之气;作为商人又特别有眼光,有见地。他豪爽不羁,放浪形骸,典型的性情中人。
(三)主题意蕴
陶氏姐弟与马生的矛盾,实际上是商业经济繁荣带来的资本主义意识对传统知识分子思想的冲击。
马生代表了传统观念,认为士人应安贫乐道,“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通过这一形象表现了传统知识阶层在城市经济繁荣后的无奈。
陶生认为“自食其力不为贫,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黄英也有新奇风趣的解释。而小说中以通达的方式又肯定了这种新的转变。
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安贫乐道
“克勤克俭”
勤俭持家,男耕女织
现代商业经济条件下:
鼓励奢靡的生活消费方式。
聊斋志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