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学十五讲(15).ppt


文档分类: | 页数:约6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五讲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蔡元培先生,字鹤卿,号 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 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为 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北大校园里的蔡元培铜像
一代宗师——蔡元培(1868年—1940年)
北京大学
北大校园里之所以有一尊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当然与他曾经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不无关系,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蔡先生所怀抱的深深崇敬之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了“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 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气象一新,成为 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 的基地,并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 心。
1912年,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他的名字是和完整教育的理念结合在一起的。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 的教育方针。
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铜像
教育思想体系蔡元培提出的
急务
美感教育
中心
终极目的
桥梁
军国民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蔡元培首创。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可以陶养感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因此,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
一蔡元培和美育
蔡元培先生在为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所撰写的《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了一个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则定义表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在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感情教育。
(一)美育的由来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勒最早使用的。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805年)德勒塑像
席勒给丹麦亲王写了27封讨论美育问题的书信,于1795年陆续发表在他主编的《季节女神》上,后来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此书不仅在德国古典美学中而且在整个美学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由此向客观唯心主义方向发展产生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理论。
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这是他根据席勒曾经使用过的德文词组Ästhetische Erziehung 翻译过来的。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
王国维像

美学十五讲(1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b
  • 文件大小12.65 MB
  • 时间2018-03-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