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与北部肯尼亚的马赛玛拉国家公园共同组成了闻名遐迩的塞伦盖蒂——玛拉生态区。1929年,塞伦盖蒂中部228,600公顷地区被定为狩猎保护区;1951年建成国家公园;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计划中塞伦盖蒂——恩戈罗生物保护区的一部分得到国际公认,195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地理位置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Serengeti National Park)位于东非大裂谷以西,阿鲁沙西北偏西130公里处,一部分狭长地带向西伸入维多利亚湖达8公里,北部延伸到肯尼亚边境。
公园简介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坦桑尼亚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一个有着300多万只大型哺乳动物的巨大生态系统植被以开阔草原型植物为主,但在严重干旱时几乎全部变为沙漠。主要植物是马唐和鼠尾粟(盐碱土壤的代表植物)等茅草。在较湿润地区,水蜈蚣属植物生长占优。公园中部为大片金合欢林地草原。丘陵植物和茂密的林地,以及一些长廊林覆盖了公园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公园由于拥有现今极大规模的动物群落而闻名遐迩。这些动物群在季节性的水源地和草场之间来往迁徙。这些动物有牛羚、斑马、羚羊、3000多只狮子、斑鬣(liè)狗。5月和6月,许多动物从中部平原集体迁徙到西部狭长地带。公园的东部原先都是马赛牧区的一部分。野生动物和家畜共同分享这里的自然资源。马赛人是东非最大的游牧部族,他们的文化习俗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公园气候
这里的降雨主要集中在11月到第二年的5月,12月和3、4月为高峰期。℃,海拔1150米处记录的年平均降水1210毫米。降雨量向东递减,自北向西递增,在西部维多利亚湖附近的狭长地带年降雨达950毫米,公园最北端肯尼亚边境附近年降水达1150毫米。
公园生态系统
(总面积25063平方公里)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玛拉1750平方公里
在蓝色暮霭中的塞伦盖蒂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蕴藏着无限生机,无时不刻上演着的适者生存的故事是这片土地魅力永恒之所在。
公园生物圈
“塞伦盖蒂”在马塞语中意为“无边的平原”,实际上这是人们对塞伦盖蒂平原的一种误解,这个地方我去过,看起来它是一望无垠的,事实上它的面积并没有想像中的大,当你开车沿着最长的轴线走,在两个小时内就能穿过所有平原。如果你在塞伦盖蒂平原中停下你的越野车,熄掉引擎,在车盖上坐几分钟,很快你就能意识到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是多么的单纯:
这样一个生物圈,如下:
土壤——草
草——大型食草动物
大型食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
大型食肉动物——土壤
归根结底,你身处的这个平原上有生命的东西就唯有草和大型哺乳动物。在这个极为简单的环境里,存在着大得令人难以相信的生物集合——广袤的草原、大型食草动物及其一旁的捕食者。在初次体验到这种单纯性的时候,你禁不住会被大自然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运作规律所折服。这种生命的力量是如此强烈,如此震撼,如果要想有效地说明这种力量,那我们只能说:它使非洲其他所有大野生动物公园看起来都像是贫瘠的荒地。
动物大迁徙
在塞伦盖蒂草原上发生的一年一度的动物大迁徙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自然景观,动物们靠迁徙的方式找寻水源和牧草。
从空中俯瞰,迁徙的场面尤为壮观--每年大约有150万只牛羚和斑马会在塞伦盖蒂大范围地巡游一周,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隆隆作响的割草机在草原上一扫而过,还给大地的是平均每天450吨的粪便。除了牛羚和斑马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以外,走在这条迁徙路上的还有约30万只汤姆森瞪羚和3万只格兰特瞪羚。不断壮大的迁徙队伍形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浩浩荡荡的兽群。
塞伦盖蒂因为拥有独一无二的地质和气象环境而出名,它造成了带有显著时间差的草类生长的季节性分布,这就是藏在食草动物一年一度的迁徙活动背后的推动力。
当旱季到来时,迁徙队伍从南部平原移到北部林地,并在那里逗留几个月。当雨季又重新开始时,牛羚又回到南部平原,准备产仔。在这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好牧场的过程中,迁徙路线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还会进入西部走廊,甚至越过公园的东部边界。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