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案例分析
案例:2017年3月14日下午约5时,某医院一名外籍口腔医生在给病人治疗过程中,被一金属物刺破手指,大概3mm长的口子,明显出血。金属物上带有病人唾液及血液。
处理:
医生第一时间进行清洗,并酒精消毒。
2017年3月15日早上,该医生向院方汇报,院方在病人知情同意后,对暴露源进行传染病相关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HIV,为初筛阳性。下午院方给医生服用预防药物,雷特格韦、特鲁瓦达(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
2017年3月16日上午,医院将情况上报给朝阳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询问详细情况后,建议联系地坛医院,但地坛医院未联系上,转佑安医院。
区疾控中心立刻将情况上报给北京市疾控中心,市疾控建议医院将职业暴露者、职业暴露情况说明(盖上医院公章)、暴露源血液一份,送至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诊疗中心。并将剩余暴露源血液按照正常上报流程,送至朝阳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实验。
处理措施是否得当
职业暴露者在第一时间伤口处理流程是否正确?
处理方式:医生第一时间进行清洗,并酒精消毒。
正确。
锐器割伤: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极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消毒液,如7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处理措施是否得当
院方处理流程是否合理?
院方在病人知情同意后,对暴露源进行传染病相关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HIV,为初筛阳性。下午院方给医生服用预防药物,雷特格韦、特鲁瓦达(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
正确。
加分项:备有预防类药物,并24h内服用。
处理措施是否得当
职业暴露上报是否合理?
2017年3月14日下午约5时发生职业暴露, 3月15日早上,该医生向院方汇报; 3月16日上午,医院将情况上报给朝阳区疾控中心。
错误。
医疗卫生人员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报告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在暴露发生后2小时内向辖区内的处置机构报告,并提供相关材料,配合处置工作。并同时上报至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注意事项
暴露源的血液如何处理?
分为两份
一份上送至职业暴露处置机构(地坛或佑安)
一份按照正常上报流程,上送至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局部紧急处理
上报
报告用人单位
1h
2h
报告区疾控中心和处置机构
(地坛医院:卢联合 84322557)
评估、咨询、治疗、检测
采血时间:
暴露24h内,
第4、8、12周和第6个月
特别关注
保洁员
医护人员工作繁忙,不规范使用锐器盒,导致保洁员在回收污物、锐器、打扫卫生时被刺伤。
编外人员,很少接受专业培训,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长期不规范操作。
手卫生意识淡薄。
对策
建立职业暴露处理规程、上报制度,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清楚。
加强培训力度:医护人员、工勤人员
美国CDC研究,62%-80%的针刺伤都是可以避免的。
免疫接种
建议医院相关部门能在24h提供预防HIV感染的药物
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