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花季
拒绝毒品
常见的毒品有哪些?
-又称阿片,俗称“大烟”
--药剂师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有很强镇痛作用的生物碱。
--俗称“白粉”
4.“冰毒”--一种合成兴奋剂
--一种麻醉药,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药品
新型毒品?
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直接作用于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会使人产生依赖。
多出现在娱乐场所,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再也离不开了。
一位女生吸毒前后
1、好奇心理
青少年以为吸毒新奇,刺激,好奇心驱使他染上毒品,特别是曾经吸过烟的青少年,极易染上毒品.
2、炫耀心理
为了寻求自己行为价值的分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3、交友不慎
青少年有集群倾向,在成绩差或行为不良的青少年群体中,往往看到同伙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与群体保持一致.
4、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
因为头脑比较简单,对事物的缺乏分析判断。把毒品与日常香烟混淆,认为随时可吸可戒并不可怕。
5、家庭环境影响
青少年吸毒者大多是在家庭不和谐的环境中,走向吸毒之路的。没有温暖、关爱的家庭,不是父母离异,就是长期不在身边教育,孩子根本没有享受过什么叫家庭的关爱。
青少年吸毒的五大原因
案例分析:
北京的花季少女刘某,一向活泼好学,还是高三年级的团干部。她知道自己的一位同学吸毒之后非常好奇,从打听同学吸毒后的感受开始,逐渐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最后,也尝试起吸毒。第一次吸毒后,她的感觉并不好,她详细地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感觉。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她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辍学出走,为筹集毒资进了歌舞厅,直到被送进强制戒毒所。
吸毒诱因二:
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中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躲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陷阱,把青少年一个个拉下水。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递烟、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青少年常常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毒贩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往往六亲不认,更何况牺牲少年儿童。
广州的高二学生李某,无意间碰到原来的一个邻居,那个邻居其实是个毒贩。李某被毒贩拖着进了饭馆,两扎啤酒下肚,二人无话不谈。毒贩给了李某一支装有毒品的香烟,李某吸完后感到有些不舒服。毒贩于是告诉李某这是专门为男性制造的香烟,有强身壮阳的功效。两人第二次见面时李某又抽了一支“壮阳烟”,感觉似乎不错。这样,毒贩在两个星期里不断免费提供“壮阳烟”给李某,直到李某成瘾,自己掏腰包买“烟”。李某从此成为这个毒贩的固定“客户”。有对毒贩子夫妇,利用赊账供毒的方式,诱骗了76名青少年吸毒成瘾,不但榨干了他们的钱财,还致使其中4人因吸毒过量而死亡。
案例分析二:
这些青少年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一是缺乏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未能提高警惕,轻信谎言断送了大好前程,甚至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二是发现自己吸毒后,缺乏主见,意志薄弱,没能及时向人求助;
三是没有向公安机关报告,使毒贩逍遥法外,危害社会。
关于毒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