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序号:283
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
论文作者:韦淑顺
准考证号:030106100375
作者单位:桂林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指导教师:李江
主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10年10月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韦淑顺指导老师:李江
【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沈从文的艺术创作成就。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经过现代文明污染的淳朴的人,是边城中人性美的体现。本文将围绕主人公翠翠的感情纠缠对边城人民的人性美进行论述,并从中体现作者一定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边城人性美人生理想翠翠形象
《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自小说发表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对边城进行研究,在这里,本人仅就《边城》中的翠翠的形象等谈谈自己的看法。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思想,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女儿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的母亲如此,翠翠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命运的途径。
沈从文为这篇小说写题记时就声明:“我写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希望小说的读者是有理性的,应该是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人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
一、小说中的自然美
《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小说在文章一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优美而宁静的画面:“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条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
“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着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简短的一段文字,文中的主要人物都出场了,故事也随即展开。“小溪流下去,饶山咀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刻一篱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深潭为日月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河两岸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碧溪咀的小塔,与茶峒风水有关系”。……小说中所描绘的这些清澈见底的河流,凭山依水的恬淡悠远的小城美景,河街上古朴的吊脚楼,关系茶峒“风水”的独立的小白塔,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叫递鸣叫等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自然而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还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这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没有战争,
边城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