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6-01-27 09:30:00 稿源:惠州日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惠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决胜阶段,制定好我市“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共惠州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对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决胜阶段
(1)“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率先跨越,扎实实施平台构建、产业培育、企业成长、县区赶超、惠民倍增、人才双高“六大计划”,较好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两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排名稳居全省第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突破40%,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依法治市稳步推进,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惠州发展不平凡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十三五”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从全球态势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总体延续缓慢复苏趋势。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并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重塑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加速吸引产业转移,全球产业结构和贸易规则深刻调整,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对我市融入全球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运用新技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广东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转型升级迈出重大步伐,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重大提升,物质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与转型攻坚。这些新常态下出现的新趋势,既有利于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也为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换挡不失速”带来了挑战。
———从惠州市情看,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大项目带动效应日趋显现,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势能不断积累、基础更加厚实。同时也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发展质量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奋力开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新局面。
(3)“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
惠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学年规划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