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活动检查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下午好!欢迎您来我校光临指导!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承担着教学工作的重任。教师要树立"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对话交流、合作互动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教学效能观。深入研究学法和教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一、执行各项教育法规
1、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有关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制订科学、合理的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活动安排总表;学校要特别保证开全开好体育、音乐、美术、校本、习字、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不得随意增删各科教学课时数;不得擅自停课;不得随意抽调教师、学生参加校外活动。
二、备课
2、正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确定学科教学目标任务的依据,是检测与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各科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
3、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及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各学科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和教材体系结构,把握要点、难点和关键。
4、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以及学生在本学年(或本学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及应具有的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全册教材(或学期)的教学计划。
5、精心设计全册乃至每课时教学内容的课内练习和课外作业。对学生练习,作业运用什么形式,布置多少分量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做到既达到教学要求,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
6、必须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案。做到一节课一个教案,并适当超前备课。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要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有利于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陶冶学生思想情感。按照"精而活"的原则,恰当处理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抓住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容量和密度。科学安排教学的互动过程,精心设计教法学法与学习方式。认真准备好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及练习材料)。备课卡作为教学资料妥善保存。
7、每位教师必须在个人深入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或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研究教法、学法及教材的疑难点,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掌握统一的教学要求。备课组长在备课前到教务处进行登记,并认真填写好教务处统一印制的集体备课纪录。登记表和集体备课纪录作为原始材料妥善保管。
三、上课
8、目标要明确。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要体现得明确、准确、具体,操作性强。
9、内容要正确。教学内容要合乎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基本方法的感悟和情感态度的教育。
10、教法要得当。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实际,恰当选择并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方法,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善于思考,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控教学活动,谋求最佳教学效果。
11、语言要清晰。要用普通话讲授,做到语言简练、清楚、生动有趣,有启发性,音量和语速适当。教态亲切自然,富有感情,有感染力,课堂氛围活跃、有序。
12、板书要规范。板书设计合理,字迹清楚,字体端正,大小适度。教师的示范动作及示唱、示图、实验演示、多媒体显示要准确规范。
13、要面向全体。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给予辅导,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14、重视课堂管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保持正确的读、写、听姿势,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
四、课后反思
15、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并及时写下课后反思录。通过课后的自我评价,自我诊断,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寻找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五、作业布置和批改
16、作业要精选。教师应精心选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能力。课内练习要当堂及时完成;课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控制作业量,不得布置过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作业布置要兼顾到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作业。
17、要求要严格。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规范要求,应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卷面整洁,行款整齐,书写清楚。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作业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8、批改要及时。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做到正确,规范,有评语。每次作业批改,应有批改记录。
19、讲评要及时。对于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错误,要及时讲评,及时补救,对于学有
教学常规活动检查汇报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