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李白(八下P62)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诗句大意:“弃我者,昨日之日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诗人骚动不安的心情,并由此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借景抒情,烦忧一扫而尽,感情为之一变。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高楼上把盏痛饮。“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指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到天上去摘取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有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2、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
3、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
2、《渔家傲》范仲淹(八下P64)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边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内容大意:秋日傍晚的边塞更加显得荒凉萧瑟,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孤城中守边将士的生活怎样呢?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着酒,边想着极辽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到归去?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没有人能睡得着,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
2、主题思想:这首词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出作者慨叹功业未成和戊守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3、名句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形象写出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因日夜操劳而染白了双鬓的将军,久征在外的艰苦异常士兵们,都止不住在悄悄地流泪,这句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天净沙•秋思》(八下P6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大意: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村外,静寂无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中的主人公——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更何况此刻他是独自牵着一匹因
长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这西风劲吹的古道上呢!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
2、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