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
鹁鸽官司
无棣县车王镇驻地西五公里,,名“鹁鸽王”。这里流传着一个因为鹁鸽打官司的故事。据王氏谱书记载,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始祖由村东二公里处之小桥王村迁此。秋末脱坯,俟明春盖房建村。坯晒干后码之野外,一对白鸽悄悄栖于坯码缝隙中。冬去春来,人们运坯盖房,鸽子惊而跃出,腾空飞去。人们异之,以其为吉祥之兆,遂欣然命村名为“鹁鸽王”。自此村内大兴饲鸽之风,每户至少几只,多者数十只。村子年复一年的扩大,鸽子亦越来越多,有“飞起来遮天映日,落下来倾地方圆”之说。据传,秋粮熟时,鸽子倾巢飞往啄之,返家后喝了咸水(此处地下水咸),即甩脑袋吐食,阖村之鸽计能吐粮数百斤。受扰害村民忿然,告之县衙。知县疑之,未予理睬,官司不了了之。“鹁鸽王”之名由是远扬。
黄瓜打金牛
在无棣县一提起埕口镇驻地东南5公里处、马颊河东的黄瓜岭村,人们就会联想起一个离奇的传说。
据传,古时黄瓜岭村南有一沙岭,上面土沃水甜。有一年,一老人在这里种了一片黄瓜。瓜长得特别巨大,小的长达数尺,大的一丈二尺,并且散发出一种异样的香味。一天,瓜园里来了一位白发银须老翁,对种瓜老人说沙岭上有一金盆地,里面有清冽甘甜的泉水,每天深夜有一头金牛来此喝水,之后将黄瓜逐个舔舐;又告诉种瓜老人:“瓜长到一百天,你可任摘一只,用它打死金牛。”说完就不见了。自此种瓜老人每天深夜悄悄观察,月余时间过去了,也未看到金牛的形迹,心中暗暗埋怨那位老翁。至九十九天半夜时分,瓜叶一阵刷刷作响,睡梦中的种瓜老人惊醒,睁眼一看,满园通明,金牛正在南面舔黄瓜。老人又惊又喜,得金牛之心一刻也按捺不住了,匍匐到近前,摘下一瓜,用力朝金牛打去,只打下一只角,金牛掉头就跑,一会就不见了。从此金牛再也没出现。
杨天官认义女
无棣县柳堡镇驻地东五公里处杨姑娘村,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建,原名“前阎家”。
明朝,今海丰街道办事处城里村朝里有一大官,名杨巍,人们称之为杨天官。万历年间,杨巍从朝里回家探亲,路过此村,乔装私访,到一贫寒人家。此户全家人憨厚、善良、诚挚、热情,虽家境拮据,尚能体恤别人。天官在此用餐,虽是粗茶淡饭,却待之若宾。天官感其诚,怜其贫,临别时对户主告诉了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认该户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子为义女,并邀他于某年某日去朝里。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女子想给义父带点礼品去,以表孝心,但家贫如洗,实是无以馈赠,只好忙着把黄蓿菜种子洗净晒干,磨为面子,搋上枣瓤,蒸了一锅窝头,走时带去了。女子来到官邸门前,问看门差役:“这是杨巍大人的住所吗?”差役看她衣衫褴褛,像个乞丐,大喝一声:“你这穷丫头,竟敢呼天官大人之名讳,快滚!”女子从容不迫的说:“天官大人是我干爹,是他叫我来的。”差役一听吓得嘘了一口气,倒退了两步,陪着笑脸说:“小姐恕罪,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请稍等,我去禀告大人差人来接!”
这天适值杨天官生辰之日,客厅里文武官员早已入席就座,准备开宴,差役领着女子进来了。她把窝头奉献于义父,天官令官员们品尝:“吾女为父祝寿,礼品乃‘银子’所制,请诸位尝之有何感受
!”官员们尝后齐声称赞曰:“香甜可口,好吃!难得!”随后,众官员纷纷对女子赏赐银两。
女子在京城住了几天,杨天官差人送她回乡。这位姑娘将义父及百官送的
地名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