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环节七步骤”教学策略
四川省丹棱县双桥镇小学校张旭洪
内容摘要:“三环节七步骤”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是一种课堂结构策略。“三环节”是指课堂教学结构上的“铺垫引入,生成问题——探究交流,质疑共析——评价练习,拓展深化”三大教学过程。“七步骤”是指课堂教学结构上的“创设情境——学生初探——师生共析——归纳小结——反馈评价——巩固练习——拓展深化”实施课堂教学操作程序。
我从事教育二十多年对“教无定法,教有法”这句话深有感悟。“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教有法”是指教育教学是一定具有教学遵循的规律的。教学之余,对自己的教学常常反思,略有所得,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环节七步骤”的教学策略,以供同仁一同商讨。
一、“三环节”是指:以“铺垫引入,生成问题——探究交流,质疑共析——评价练习,拓展深化”为三环节。
第一环节:铺垫引入,生成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否获得知识不是看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多少,而主要是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了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这就说明了学生获得知识是主动的,是应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建构的。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再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形式:情境创设式(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提问式;练习式等。
第二环节:探究交流,质疑共析
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重点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所提供的教学场景,主动地去探究数学问题。基本要求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与主动构建。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针对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对旧知识进行重现、选择、加工和处理,形成新的知识层面,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包含三个步骤:学生初探——师生共析——归纳小结。主要学习方式:教师讲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第三环节:评价练习,拓展深化
教师紧紧围绕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做好学习情况评价与反馈。其意义在于:对新知的巩固与拓展;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对个别学生的帮辅。该环节是对该课的教学效果的检测,是对学生对该堂课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把握。有着三个步骤:反馈评价——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二、“七步骤”是指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以“创设情境——学生初探——师生共析——归纳小结——反馈评价——巩固练习——拓展深化”为步骤实施课堂教学。
。这一步骤的设计应起到三大作用:激发兴趣——旧知回顾——生成问题。主要形式有:练习型、提问式、场景型。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学问题。基本操作程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选择问题
(1)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采用“对话”、“音像”、“故事”、“竞赛”、“游戏”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描述现象,从而使学生动情(激发兴趣),生
疑(生成问题),好奇(激活探究欲望)。
(2)提出问题:学生依据教学情境,可以了解到许多数学信息,产生一些问题,而学生所产生的问题是很多的,也是很杂乱的,这就要求学生对情境
堂教学的“三环节七步骤”教学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