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学校年鉴的几个基本问题
李晓秋
内容提要:高校年鉴的意义体现着年鉴编纂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可以从年鉴功能、校园文化、读者和社会四个维度来认识。高校年鉴的内容要全面记录高校运行、发展的轨迹,特别是高校基本功能的发挥及其运动发展的轨迹,展示高校和高等教育的新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应该按照科学与分工相结合、活动与管理相结合、编撰与读者相结合和学校与教师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设计高校年鉴框架。要合理运用文章体和条目体,加大事件、重大活动等专题性条目的使用。
关键词:高等年鉴;编纂内容;结构;体裁
我国自开展第一轮修志以来,年鉴的编修越来越被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所重视。据2008年北京教育志办公室对北京教育志鉴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的调查统计,北京地区编纂教育年鉴的高校有44个,%。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高校年鉴在内容质量、体例运用、装帧设计、印刷发行以及编纂规范等方面都有了有长足的进步,为记录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运行的轨迹,展示高校发展风貌,作出了贡献。然而,总的来说,高校年鉴发展还不平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年鉴的研究和交流亟须加强。本文试就高校年鉴的意义、内容和结构体裁等问题发表几点看法,以与高校年鉴编纂工作者交流。
一、高校年鉴的意义
高校年鉴的意义不仅是高校年鉴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它还体现着年鉴编纂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全面、准确的理解高校年鉴的意义,是提高年鉴编纂质量的基础。高校年鉴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认识。
第一,从年鉴的功能来看,高校年鉴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意义。存史、资政、教化是体现年鉴本质的基本功。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它把某个领域中一年内的重大事件、重要数据、文献资料等分门别类地编纂起来,供人们查检。正所谓“昨天的信息,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
年鉴具有存史价值。首先,年鉴编年纪事,又不间断的出版,随着岁月的推移,数十年、上百年的年鉴积累起来就构成了一所高校发展的历史长卷,其价值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其次,年鉴编纂时选材有标准,编辑有规范,审定有法规,收录的内容忠于事实,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最后,年鉴为治史修志积累丰富翔实资料,高校年鉴是校史校志的基础。
年鉴具有资政的职能。资料性是年鉴最基本的特征。年鉴被人们称为书桌上的“信息资料库”,它的资料容量大,覆盖面广(高校年鉴涉及高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和部门),类型齐全(高校年鉴一般包括学校文件、专文、文章或条目、大事记、统计表等等),干部、教师,以及学生都可以从年鉴中获取各自所需要的资料,为作出决策取得根据和数据。
年鉴具有教化的功能。年鉴记载了学校管理、教学特色、办学传统、文化氛围、大师风采、校友事迹,承载着学校、院部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是每所学校特有的活教材。同时,它为后人提供一所学校历史沿革的真实记录,为学校的发展形成共识提供基础,为学校的发展定位、战略规划、管理改革、学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并在既有历史基础上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另外,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历程都会有曲折,从本校实际出发,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发扬优良校风、学风和优势特色,是提升教学、科研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工作基础。所以,年鉴可以作为学校干部、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教材。
第二,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来看,高校年鉴发挥着窗口、镜子、标尺和名片的作用
浅谈大学年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