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形式与政策论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日关系浅析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教师教育) 109012010033 许月玲
摘要:研究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是为了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对中日处理新旧摩擦具有借鉴意义。在中国建国后,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可分为敌对冷战时期、恢复邦交与正常化时期、友好互助发展时期、曲折前进时期四个阶段。中日建交的过程中,虽有风雨波折,但总体还是不断向前发展,遍及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面对中日历史问题,其需要辩证理性地看待并妥善处理。中日关系走和平、友好之路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需要登高望远,求同存异,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弘扬友好传统,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好感情,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从而促进中日关系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日关系; 历程;邦交正常化;发展;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邻邦,文化上同根夙源,历史上相互影响,恩怨相间。中日两国不仅在亚洲,而且在世界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国际地位。中日关系既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际关系的关键所在。因此,研究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并不断推进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常的64 年。纵观其发展历程,中日关系可分为四个时期: 1949—1972 年为复交前时期,1972—1978 年为恢复邦交与正常化时期, 1978 年至20 世纪90 代中期为友好互助发展时期,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为曲折前进时期。在这64的历史进程中,中日关系的发展是螺旋式迂回上升,其中的原因需用辩证的、联系的观点认真分析,理性看待中日关系,并总结其经验教训,以建立健康、和谐、互助与稳定的中日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为中日两国人民谋福利。
一、中日关系发展历程
日本首相吉田茂曾说过的: “红也好,白也好,中国毕竟是日本的邻国。从长远看,地理及经济法则将一定会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及人为的贸易障碍。”[1]
中日关系在1949—1972 年期间不正常邦交下,中日间的民间贸易不断,并且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果,建立了民间贸易组织,例如日中贸易促进会、日中进出口行会等; 也签订了一些贸易协定,如廖高贸易协定、中日备忘录贸易等。对此,中国政府非常支持这种民间交往,明确提出了“把军国主义者和日本人民区分开来,将日本政府中决定政策的元凶和一般官员区分开”[]2的对日两分法原则。作为回应,日本政府亦提出了“政经分离”政策,希望能与中国扩大经济来往。但这种“政经分离”的思想是不可能被中国政府接受的。
1972 年9月25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这是中日关系改变的重要标志和起点。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当时的国际大背景和中国因加入联合国而大幅提升了国际地位尤为重要。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美国改善了对华关系。由于苏联的崛起和称霸,美国意识到改善对华关系、联合中国的重要性,其次,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第26 届联大表决阿尔及利亚等23 国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中华民位,也恢复了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这使此之前还竭力反对中国的美国、日本等国再也不敢小看中国,再也不能任意同中国

形式与政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