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发布)2008年中国的国防
2008年中国的国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九年一月·北京
目录
前言
一、安全形势
二、国防政策
三、人民解放军的改革发展
四、陆军
五、海军
六、空军
七、第二炮兵
八、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九、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十、武装力量与人民
十一、国防科技工业
十二、国防经费
十三、国际安全合作
十四、军控与裁军
附录
附录1:2007—2008年中国军队主要对外交往情况
附录2:2007—2008年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举行联合演习和训练情况
附录3:中行动情况
附录4:2007年中国七大类常规武器进出口情况
附录5:1978—2007年中国国防费基本数据
附录6:2007—2008年颁发的主要军事法规
前言
2008年在新中凡的一年。一年来,中国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安全形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新的安全威胁因素不断出现。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全球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互联互动进一步增强。国际战略力量消长变化加快,大国之间合作与借重上升、竞争与制衡继续发展,新兴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制约战争的因素持续增长,各国在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增多、合作意愿增强,世界性的全面大规模战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以避免。
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围绕战略资源、战略要地和战略主导权的争夺加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动荡扩散,热点问题增多,局部冲突和战争此起彼伏。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粮食等问题严峻,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风险的联动性、系统性、全球性特点明显。恐怖主义、环境灾难、气候变化、严重疫病、跨国犯罪、海盗等问题日益突出。
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在综合国力竞争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国际军事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军事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大国调整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加大国防投入,加快军队转型,发展先进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战略核力量、军事航天、反导系统、全球及战场侦察监视成为强军重点。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谋求拥有先进武器装备,提升军力发展水平。各国更加重视以军事手段配合外交斗争,一些地区局部军备竞赛升温,国际军控和防扩散体制面临重大挑战。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地区经济充满活力,区域、次区域经济和安全合作保持发展势头,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处理分歧和热点问题仍是各国普遍政策取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签署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安全、经济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进展。东盟签署《东盟宪章》,一体化进程迈出新步伐。中国与东盟合作、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成就显著,东亚峰会、南盟合作继续发展。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东北亚地区局势趋向缓和。
亚太地区安全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剧烈波动,冲击地区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政局持续动荡。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依然突出,地区热点错综复杂。美国保持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关注和投入,强化军事同盟,调整军事部署,增强军事能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猖獗,重大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频发。地区国家间政治互信有待增强,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有待深化,协调应对地区安全威胁的能力有待提高。
中国的安全环境继续有所改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综合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台独”分裂势力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遭到挫败,台海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恢复协商并取得进展,两岸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