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疾病
心包的解剖
心包是包裹心脏的密闭液囊。
内层是浆膜为心包的脏层,紧密粘附在心脏及冠状血管的表面上。
外层是纤维膜为心包的壁层,和胸骨、隔及大血管壁的外膜层交融成牢固的连接物。
腔内有少量液体,约为20~30毫升。
心包的主要生理功能
固定心脏在纵隔内位置防止大血管的扭曲
减少心脏活动时心脏与周围组织间的磨擦
协调左、右心室功能的相互作用
维持心室的正常顺应性,保护心脏不致过度扩张
减缓或防止邻近器官的感染向心脏扩散
心室射血产生心包腔内负压利于心房充盈
心包疾病病因学分类
感染性
非特异性
肿瘤(以转移癌多见约80%)
结缔组织病
代谢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自身免疫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后
药物反应
放射线照射
创伤
先天性
心包疾病其他分类法
根据心包病损原因是否原发于心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心包疾病
据起病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包疾病
根据主要病理表现分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缩窄性心包炎
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
临床特征性表现为:胸痛、心包摩擦音及心电图上特异的ST-T改变。
常有发热,或与原发疾病有关的一些表现。以及非特异表现如全身不适、呼吸浅快、咳嗽等。
临床表现
急性心包炎胸痛
典型胸痛为胸骨后和心前区尖锐的刀割样痛或钝痛,放射到颈部,亦可表现为心前区压迫感并放射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可随体位而改变,仰卧时加重,坐位前倾则缓解。
约50%的急性心包炎病人无胸痛。
临床表现
心包摩擦音
典型的心包摩擦音为在胸部表面呈表浅的抓刮样粗糙的高频音,具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晚期三个成分,收缩期最易听及,通常在胸骨左缘三、四肋间,或胸骨旁线与锁骨中线之间于坐位前倾呼气后屏气时听得最清楚,不向他处传导。
临床表现
急性心包炎心电图变化
继发于心外膜下心肌炎症损伤的心电图特异性ST-T改变。
早期变化为ST段普遍呈弓背向下抬高,T波直立,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随后ST段逐渐下降到等电位线上,T波变低平;继而大多数导联上T波变为倒置。最后T波可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心包疾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