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会议概况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
英文: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日程:2009年12月7日—18日。
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
参与人员: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
焦点: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目的: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合作伙伴: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向穷困国家转让资金,支援它们减排。
宗旨及预期目标: 官员们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
、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
中国的态度
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 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各国态度及其影响
哥本哈根会议结果将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12月7日至18日,2009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遏制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目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看来最有效的手段。1997年,《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一规定截至的时间是2012年。2012年以后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怎么安排?这正是本次哥本哈根会议希望解决的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结果将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过去两周,在限控温室气体排放的数字问题上,许多国家迈出的步伐比过去两年任何时候都要大。这好似一场牌局,终场时大家才纷纷亮出底牌。
从12月7日到18日的短短12天里,将有6个机构密集地举行气候谈判,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和至少65个国家领导人将出现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