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2-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永康市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伤寒、副伤寒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重。我市是伤寒、副伤寒的高发区,多年来发病率一直持续在10/10万以上,局部地区常有小范围的暴发流行。由于该病存在着健康带菌及病后带菌的特点,在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环境卫生差、饮水卫生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未改善的条件下,很容易引起暴发流行。为提高对伤寒、副伤寒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及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根据伤寒、副伤寒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等为依据将疫情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IV级)
我市范围7天内出现1个暴发点(暴发点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企业、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天7内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III级)
我市范围7天内出现2个暴发点,或县(市、区)范围7天内发病10-19例。
(II级)
我市范围7天内出现3个暴发点,或县(市、区)范围7天内发现20-49例。
(I级)
我市范围7天内出现5个以上暴发点,或县(市、区)范围7天内发现50例以上病例。

按照《永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按照《永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疫情发生地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疫情发生地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伤寒副伤寒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肠道传染病密切接触者调查登记表》、《腹泻病例采样登记表》等;
:酒精棉球、一次性注射器、无菌试管、螺口试管、酒精灯、棉签、一次性手套、生理盐水、止血带、止血钳、采便盒、增菌试管、广口瓶等;
:漂白粉、含氯消毒剂、喷雾器、塑料桶、天平称、量桶、搅拌用木棒、毛巾、电线、插座、灭苍蝇的药物和器械等。
:一次性手套、橡胶手套、长筒雨鞋、棉纱口罩、工作衣、工作帽、防护眼镜等;
: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伤寒Vi多糖菌苗;
:交通工具、照相机、电脑等。

:采用一级防护,即穿戴工作衣、工作帽、棉纱口罩。
:一级防护加穿长筒雨靴,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一级防护加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调查内容包括;①了解疫情发生的基本情况、可能波及的范围及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②收集疫情发生地人口分布资料;③近期自然因素资料(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等);④社会因素资料(生活环境、生活习俗、饮用水及生活用水供应、卫生服务设施等);⑤既往流行病学资料。

对每例伤寒、副伤寒病例进行调查,填写《伤寒、副伤寒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在开展个案调查的同时,应结合病人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建立病例定义,开展应急监测和病例搜索。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核实诊断和流行病学分析,查找传染源、危险因素和传播链。

主要采集血液、骨髓、粪便、水、食品等标本。采集血液、骨髓、粪便等标本时,为提高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应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集不同的标本。具体采样方法如下:

⑴血清学检测标本: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应各采静脉血3~5ml,离心后采集血清进行相关检测。
⑵病原学检测标本:宜在病程的第1~2周采集,只要发热未退,两周以后仍可获得阳性结果。无菌采集静脉血标本,成人8~10ml,儿童3~5ml,将成人血标本4~8ml,儿童2~4ml立即接种于已在室温平衡的需氧培养瓶或胆盐葡萄糖肉汤培养瓶中,轻摇血培养瓶,使血样与培养液均匀混合。如血样已凝固,可吸出血清,将血块捣碎后接种于血培养瓶。接种标本的培养瓶在室温条件下立即送往

12-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95 KB
  • 时间201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