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共2学时)
一、风景旅游资源概念
(一)旅游的概念:
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旅行,或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对“旅游”认识的两种归纳
1、“旅游”的社会学描述
——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经历;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
——旅游是一种高尚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2、“旅游”的经济学描述
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做暂时停留或访问“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合”(所经历的特殊生活过程)。
3、社会学意义上的旅游
旅游是一种物质消费之上(在物质消费得到满足之后)的精神消费-高尚消费;
旅游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广交朋友,锻炼体魄、休憩身心—环境(负氧离子含量)与健康。
4、经济学意义上旅游-广义的旅游概念
出门便有消费,接待地、服务企业便有收入;
所以,观光、度假、探亲访友、交往、会议等都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旅游”;
经济意义上旅游的特征—只要具有异地性、非就业和和平目的外出活动都属于旅游。
(二)风景旅游资源:
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
(三)风景旅游资源主要特征:
广泛性、整体性、可变性和地域性。
二、中国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无论从自然的或人文的各方面条件上讲,我国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之邦。
(一)类型多,分布广
从东海之滨到我国西部边陲,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纵横交错的各大山系,无不分布着各具特色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
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差异,风景资源往往以某一类或两类为主,集中连片或呈带状分布,形成明显的地域特色。如西北甘、宁、青、新古丝路和唐蕃古道沿线,以古文化旅游资源为主。
(二)地方特色鲜明,分布集中
(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互相映衬
我国山河锦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留下了无数的遗迹、遗物,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和财富。这些古迹遗物中,有不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构成独特的风景名胜。
(四)风景奇特,历史悠久,观赏内容丰富
(五)风景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集中
在我国从山川风光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从文物古迹到民族风情、文化艺术,都有许多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的奇景,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更是让国际游人感到新奇,耳目一新。例如,自然风光中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构成“黄山之奇”。
风景旅游资源数量多,成片分布,景观奇特,吸引力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
(一)自然风光资源
山岳风光
河湖泉瀑风光
气象气候风光
生物景观旅游
风沙、戈壁和黄土高原景观
特殊或典型的地学旅游资源
海岸、沙滩、岩岛风景
花岗岩山岳风光
喀斯特山水风光
丹霞山石风光
火山地貌风光
其他岩层上的名山风光
河川峡谷风光
湖泊水库风光
瀑布风光
泉水风光
(二)人文风光资源
历史古迹
革命纪念地、博物馆
文化艺术资源
名特产资源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古遗址
古代建筑、工程
古老名城
历史典籍和文学名著
旅游文学
琴棋书画
戏剧、杂技和武术
2[1].5第二章 第五节 风景旅游资源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