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走进语文新课程论文.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走进语文新课程论文.doc走进语文新课程论文
摘要:据中国教育部门证实,2007年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学生不再使用延用多年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根据各版本教材的宏观性及质的变化,我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决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摘要:据中国教育部门证实,2007年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学生不再使用延用多年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根据各版本教材的宏观性及质的变化,我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决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之中。相信新课改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程内驱力人性化
一、不断提高激发兴趣的艺术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思泰曾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那么,兴趣的引发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1、创设悬念,以激趣。
浩如烟海,明珠璀璨的古今中外文化遗产,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俯身即拾。要将其教好,让学生学好,为教者在教学中要设法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甚或是作者,作品人物的轶闻琐事,情移婚折都是激引学生心意情趣、起踵扬首、欲知石落的有效材料。
2、创设情趣,以荡趣。
荡趣如同打秋千,撩之愈开,蹬之愈力,振幅方能更大。否则将原地而停摆。只有扬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方能产生师生之间,作者与读者、读者与人物之间的共鸣共振,以致使作品的文学性、教育性、情趣性、内涵性、鉴赏性得以体现。在诱兴而兴起之时,让学生以自读提示为拐杖,通过自我阅读分析、理解、评析教材,去领悟作品的文学意义、文化意义、思想概涵,去效仿文章的写作方法,去拿来佳作的表现手法,去捉刀文章的清丽辞句。
二、要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按照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为教者必须给学生制定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鉴赏的目标。如同船行至岸,机飞沿线,车跑有站一样。为了让学生爱学、乐学、娱学语文,为了使其不断提高向顶,建立各项具体目标,重激内驱力,至关重要。为师者在施教前,必须每节课都应事先阅读、领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题,给学生建立一定的方位坐标以激内驱力的形成。
要实现教学目标,除激励在平时外,还应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感受新激励。古哲人言:“授之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一渔,终身受用”。为师者于教学中,不是满足于灌,而是启发、诱导、点拨。让学生走上讲台,感触学而得之、用之的享受感,使学生将素日所学、所思在师生面前得以展现、释放,取荣而获誉。从而使其学习的内驱力以源源不断的油量燃烧不息,达到让学生自觉自愿自娱完成课内外教材的阅读、掌握与运用的目标。
一言以蔽之,按照一定的阅读目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可以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将世界变小,将历史缩短。只有这样,运用联想、想象、幻想,可以叩文学之大门,步文学之殿堂,得知如心理碰锁簧。
三、要自觉强化教师的角色
1、教师角色有着丰富的内涵。
我认为要完成新教材素质教育诸方面的任务,教师要认清自身的职责,创新教法并用爱心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角色升华的关键所在。
2、教师要进入角色必须认清自身职责。
明白教师是文明的象征,培养巨人的人梯。其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担负着塑造学生心灵的任务,实践证明,凡是认真负责、具有热情与爱心的教师,对学生影响往往是良好的,也是深受学生欢迎与爱戴的。
3

走进语文新课程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