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音的发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体的共同特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并没有停止
(二)声音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15℃)340m/s。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实质:声音实质是一种波,叫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介质本身并不随着声波一起传播。
4、人能听到声音的途径:(1)人耳听声;(2)骨传导。
5、双耳效应:声源到人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步调也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
(三)回声
。(听到回声条件:,17米)
:s=vt
二、音调、响度和音色
(一)音调
:指声音的高低(细粗),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20000Hz的叫超声波(如蝙蝠),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生波(如大象)
(二)响度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中振幅。

(三)音色
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发声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音色也发生变化,如好碗与有裂缝的碗。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和波形是不同的,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四)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及过程:
1、条件:(1)声源振动;(2)介质传播;(3)传播到耳;(4)人耳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4)声的响度达到一定数量;(5)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
2、过程: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二)噪声等级
1、分贝(dB),声音强弱的单位。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比较安静的环境为30—50dB。
(三)怎样减弱噪声
1、听到声音的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介质中传播à鼓膜振动引起听觉
2、控制噪音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四、阶梯式训练题
A、基础概念题
: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体快。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1)在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B、基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