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下册:
《家乡的桥和塔》教学案例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周辉
背景分析: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划分,本课当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通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即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即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产生,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热爱家乡,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美术教学中,以上的三个目标决不能孤立对待,他们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才能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设计理念: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因此,在有条件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直接感受;毫不吝惜的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在交流中丰富间接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出创造热情。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
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彩笔和油画棒、美术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著名的桥和塔):这是什么?知道是哪里的桥(塔)吗?
生:南京长江大桥、鸭绿江大桥、延安宝塔。。。。。。
师出示课件(本市的几座桥、塔):你们真了不起。再看,见过它们吗?是不是觉得熟悉呢?
生:是天湖啤酒大桥、永安桥、高尔山辽塔。。。。。。
师:对!这是我们家乡---抚顺的桥和塔。它们有的经历了几百年的洗礼,依然为我们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着贡献,并且是我们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出示课题:家乡的桥和塔
二:讲授新课:
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1)师引导学生看课件(桥和塔的图):一座桥(塔)要分为哪几个部分?
生自由发言
(2)学生小组交流
师:这几座在外观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座桥的造型结构?具体说说。
生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桥和塔的表现方法
师出示课件(艺术家绘画作品):说说看,画这样一幅以桥和塔为主的画,应该由哪里画起,按什么顺序画?
生:先定好桥或塔的位置,再画其它的。按构图—勾线—涂色的顺序画。(教师出示步骤:)
师强调要表现出造型结构的美
师生探讨构图,
师:(出示只有桥的构图)塔和桥的美还需要周围的环境去衬托,你想怎样确定你这幅画的环境?请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商量一下,确定你的构图。
生同桌交流汇报
师:有的景物需要我们夸张,变化才能使桥和塔显得更美,我们可以充分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