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一代宗师孙本文
著作等身
中国社会学社
术业有专攻
孙本文年表:
1906年入小学,(震泽镇上的洋学堂,明体学堂,读了一年,翌年,转入吴江县城的江震小学继续学习)
1909年入江苏师范学校
1915年入北京大学
1918年任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员
1921年考取江苏省公费赴美留学
1926年回国,任复旦大学教授
1929年2月改任中央大学教授,直至1949年解放后继续任教至退休。
孙本文,字时哲,江苏吴江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1892年出生,1979年去世。
他是我国社会学界最有影响,又著书最多的社会学家和中国社会学社的核心人物。他享誉海内外,至今,国内外的学者还在不断地在研究探讨他对社会学、人口学等方面的贡献。
社会学曾经被称为“伪科学”,被取消了30年,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方得以平反、重建。
孙先生在北京大学读书以及出国留学前后,与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人物陈独秀、胡适、冯友兰、潘菽、吴有训、国学大师柳诒征、艺术大师林凤眠在交往中的一些旧事、甚至一些逸闻趣事。
自传:
我是教育工作者出身,先父曾经任小学校长,家庭生活困难。因此,我在自己做事之前,一直是个穷学生。我因家庭关系,自幼即有志于教育事业,所以进了师范学校,后来进北京大学研究中国哲学还着重在教育方面。在出国留学以前,我的志愿与兴趣始终在教育方面,做过小学教员一学期,中学教员两年半。到国外留学后,我始专攻社会学,虽则我在北大时已经读过社会学,但到这时才得以全力去研究。这样,我在注重教育以外,又重视社会学的研究。从此,我是以社会学位专攻的学问,而以教育为我终身的职业。所以,留学回国后,即从事教育工作,担任大学教授。
在这期间,我除担任教授外,曾兼任过学校的系主任、院长、教务长、校务维持委员会常委,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等职。
编著了社会学及社会问题类书凡24册。
孙本文先生评传(P5)
从小就有报国志
1、出身于富裕地区的清贫世家
孙本文先生,出生于清末光绪十七年的十二月二十四,属兔。这一年的主体,相当于旧
历1891年,但是阴历的年尾却跨进阳历的第二年。于是生日就折算成为1892年1月13日。
他的原籍是太湖南岸的江苏省苏州府吴江县震泽镇吴溇(今名七都)。那里生产稻米、鱼虾和桑蚕,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国最富裕的农村之一。然而先生却出生在那里的一个贫困的书香世家。孙家至今还保存这修纂与清朝嘉庆年间的《孙氏家谱》,上面记录着孙氏祖先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有“十三代秀才”的美誉。然而,秀才只是科举制度的最低学位或学衔,还不够做官的资格。孙先生的祖父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秀才——生员,只能在本乡教教私塾。先生的父亲孙祖禄是贡生,即生员中经考选可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比一般秀才稍胜一筹,也是私塾教师;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曾任本乡小学校长。这样的社会地位,其收入之微薄,生活之贫寒拮据可想而知。先生的父亲在科举时代屡试不第,有怀才不遇之感,因而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经常鼓励他们努力于学问,力求上进。他兄弟三人入学的学费都是家中节衣缩食,尽力拼凑出来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先生深知他们读书之来之不易,很珍惜,发愤努力学习。
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元年),孙先生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南第一名校——苏州“江苏两级师范学堂”(该校民国后改名为“江
孙本文-社会学一代宗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