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教学论文教学有效性论文: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业有效性初探.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历史教学论文社会学科论文: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业有效性初探
摘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作业这一环节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作业的效度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致命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作业有效性的现实背景、理论依据、实践三方面对新课程下作业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业有效性学生参与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如何才能严把“作业”关,最大地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
一、作业有效性的现实背景
关于学生负担重,家长的直接体会是作业多。不管是在发达文明的城市,还是在偏僻落后的乡村,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小学,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重的作业负担,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每天学习时间量的规定。学生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成了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方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想通过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强烈反对老师给学生布置太多的课外作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更是三令五申地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显然是一对矛盾。
同时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没有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没有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了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他们只能被困在教室里或家里写作业,从而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社会和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作业有效性理论依据
判断历史与社会作业“有效”与否不应该取决于教师布置了多少内容的作业,学生收获的少也徒劳无功。对于什么是高效的“作业”,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是指教师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国内的研究往往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衡量: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2)是否注重个别差异;3)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4)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5)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6)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
有效教学特别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直接影响认知的结果。作业要实现高效认知,必须解决如何使学生高效参与作业的问题。
三、提高历史与社会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一)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精心选题
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布置过多作业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但事实上,作业并非多多益善。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等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次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选出合适的作业,比如教学的目标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则应精选紧扣“改

历史教学论文教学有效性论文: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业有效性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8-03-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