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语文-论文中心
[标签:来源]
《语文学习》转载我原来为《中国青年报》写的这篇文章,我想加几句说明。我国的语文改革运动,如果从十九世纪的九十年代算起,快要有一百年了。尽管这个运动触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有这回事。有些人知道有“文字改革”,也往往把它仅仅理解为汉字的简化。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向读者说明这个语文改革运动是怎么产生的,包含哪些内容,目前已经有了哪些成就,还有哪些工作要做。《语文学习》的读者有的是教语文的老师,有的是学语文的学生,在校的和校外的,总之都是经常钻研语言文字的人。凡是经常钻研一种事物的人,很容易就事论事,把注意力局限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如果能够稍微拿出点时间来,站远些,站高些,对所钻研的事物的整体作一鸟瞰,,能够按照实际的、长期的而不是表面的、短期的需要安排自己钻研的力量。这就是我的希望。
——作者
一、引言
一九八五年的新年到了,我想借这万象更新的日子跟青年同志们谈谈当前的语文问题。语文问题可以有两种理解,或者指人们在使用语文的能力有所不足,或者指人们在使用语文的时候碰到一些问题。前者是语文教学的问题,后者是语文本身的问题。
语言文字在人们生活里的重要性在增加,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文字。不断的听到埋怨的声音:父母埋怨子女写不好家信,教授埋怨学生写不好论文,局长埋怨秘书写不好文件,等等。念错字,写错字,包括乱造简化字,随时随地都会遇到。说话方面也不是没有问题。开会发言,罗罗唆唆,冗长而不得要领,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方言土语听不懂,也常常遇到。这些都是问题。所以会有这些问题,一半是由于语文教学——其中自然也包括说话教学和普通话教学——效率差,教得不认真,学得不认真,教得不得法,学得不得法,可是还有一半是由于语文本身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今天不谈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只谈语文本身的问题,先从汉语文的特点谈起。
二、汉语和汉字
语言和文字是两样东西;又是一样东西,是一样东西,又是两样东西。从历史发展上看,。世界上的语言有几千种,有文字的不过一二百种,有些文字造是造出来了,却没有广泛使用。语言用声音传达人们的意思,在无法用声音传达的场合,人们就用形象也就是文字来代表声音。最早的文字有直接表示意思的,就汉字说,就是所谓“六书”里边的“象形”、“指事”、“会意”。可是很快就都变成代表声音的符号了。
世界上的文字,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分类,也就是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来分类,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音素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又叫做音位)。英、法语等等所用的拉丁字母(罗马字母),俄语、保加利亚语所用的斯拉夫字母,都是音素文字。第二类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就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体。日语的字母(假名)、阿拉伯语的字母,都属于这一类。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字母原则上都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是偶然的例外。第三类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汉字是这种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和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
这种性质的文字有利也有弊。有利是很明显的,写成文章,印成书,都节省篇幅。还有,因为汉字有表意作用,它就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间超空间的特点,关于这个,后边还要讲。汉字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是难学。为什么难学呢?有四个原因。第一,看见字形读不出字音——秀才不识字念半边,念错的机会和念对的机会一半一半——读不出字音也就不明白字义,得有人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第二,笔画多,结构复杂,容易写错。第三,字数多,要学上很多字,一般要学上三四千字,才能读书读报。第四,形音义之间很多交叉关系,容易搞错。有多音多义字,像“行”xíng和“行”háng,“还”huán和“还”hái。有一音多义字(指几个意义联系不上的),像“倒”(倒下来,三班倒),“批”(批评,大批)。有一义多音字,像血管的“血”念xuè,“流血”的“血”念xiě,“不差什么”的“差”念chā,“差不多”的“差”念chà,这还是合乎规定的一字两读,还有很多不合规定的读音,像
“塑(sù)料”念成“朔(shuò)料,“发酵(jiào)”念成“发孝(xiào)”等等。再举一个例子,有六个字:溜、熘、馏、遛、蹓、霤三个读音:“liū,liú,liù”;表达八种意义。是这么分配的:
音义形
溜 熘 馏 遛 蹓 霤
liū
~冰
+
~肝尖
+ +
liú
逗~
+
蒸~
+
liù
~馒头
+
~大街 ~达
+ &
nbsp; + +
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语文-论文中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