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乳房肿瘤
发病率高:占全部乳房疾病的50%
良性肿瘤:纤维腺瘤为最多,占良性肿瘤的75%
乳管内乳头状瘤,约占良性肿瘤的1/5。
恶性肿瘤: 98%是乳癌
2%是肉瘤
乳房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与雌激素密切关系,好发年龄20~25岁
对雌激素敏感性异常增高,雌激素受体量或质异常
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
反复发生者有较多恶变机会
圆形或椭圆型无痛肿块
肿块增大较慢,质坚韧,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极易推动,“跳跃征”
月经周期、妊娠对肿块的大小影响
有恶变可能,手术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
乳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
40~50岁发病者最多,
75%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有很多璧薄的血管极易出血
唯一症状出现血性溢液(通常呈鲜红色)
病人多无疼痛
无肿块或在乳头附近扪到可被推动的肿块
乳头状瘤:轻压肿块排出血性液体,肿块缩小
乳头状癌:轻压肿块排出血性液体,肿块不缩小
6%一8%病例恶变,应争取早期手术切除
楔形切除该腺叶:针头、造影、纤维镜
单纯乳房切除术:年龄大、上皮增生活跃
乳癌(breast cancer)
乳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最重要的乳腺疾病
我国在世界上属乳腺癌较低发的国家
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每年新增达3%~4%
超过世界水平1~2%,发病率为女性肿瘤第一
病因
尚不清楚
,发病年龄40~60岁,
:雌酮(Ei)、雌二醇有明显致癌作用
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2岁
生育和哺乳可减少乳癌发生
多次妊娠乳癌发病率增加
长期哺乳比短期哺乳乳癌发生率低
乳癌家庭史,发病率高一倍
肉食为主者发病率高:催乳素含量高
病理类型
非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乳头湿疹样癌
早期浸润性癌:导管癌、小叶癌
此两型属早期
浸润性特殊癌:分化一般较高,预后较好
浸润性非特殊癌:最常见的类型,分化低,预后差
其他罕见癌
转移途径
直接浸润: 直接侵入皮肤、胸筋膜、胸肌
淋巴转移: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
同侧液窝淋巴结(60%)
胸骨旁淋巴结(20%~30%)
血运转移: 最常见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骨胳依次为椎体、骨盆、股骨
早期乳癌即有血运转移
通过淋巴途径或直接侵入血循环
临床表现
早期乳癌:
1、乳癌最多见于乳房外上象限(50%)
中央区20%
2、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质硬如
石块,也有软的,甚至囊性的
3、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清楚
4、活动度:早期乳癌都能活动
5、局部凹陷:侵犯cooper lig
临床表现
早期乳癌:
6、乳头内缩抬高:侵犯乳管
7、乳头溢液:9~14%是乳癌,
溢液伴肿块多为乳癌
8、液窝淋巴结转移:单个能活动
临床表现
晚期乳癌
“桔皮样“改变:淋巴管内癌栓致淋巴水肿
皑甲状癌:
液窝淋巴结转移:数个融合固定,对侧转移
乳房肿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