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六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概述
概念: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HIV),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临床上有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的表现,以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为特征。本病预后不良,主要死因为机会性感染。
HIV特性:对热、化学消毒剂敏感。
艾滋病病毒及其结构模式图
HIV病毒正在攻击人体正常细胞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50岁以下青壮年居多,静脉药瘾者、同性和异性恋者、配偶一方是HIV感染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治疗者以及父母感染HIV的儿童是高危人群。
流行特征: 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已呈高峰流行,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万~8万人。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肺孢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机会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
2、消化系统
3、中枢神经系统
4、皮肤黏膜
5、眼部
艾滋病发病症状
三、辅助检查
1
血常规
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2
免疫学检查
T细胞绝对值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病程下降;CD4+/CD8+ <1。
3
血清学检查
HIV抗体检测是目前确定有无HIV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4
HIV-RNA的定量检查
既有助于诊断,又可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四、治疗原则
至今艾滋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多采取抗病毒、免疫、支持和对症治疗,同时积极抗肿瘤、控制机会性感染和预防性治疗等综合治疗。其中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第六节 艾滋病病人的护理0.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