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拒细流有容乃大
——从细节处谈有效教学
【摘要】教学细节构成了教学行为,支撑着教学的效果。科学合理的细节,必然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关注文本细节、优化教学主线,关注课堂细节、精心设问、真诚评价,关注学生学的细节、以学定教三个方面,阐述了有效教学源于有效的细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关注细节开始,让阅读教学“积跬步而致千里”,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细节有效教学教学主线提问以学定教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语文课堂教学,好比这高难见顶的泰山,深不见底的江海。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却似一粒微尘,常仰望泰山,时时探索登山之捷径,俯视江海,常常求过渡之舟楫。
读罢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觉一部好的作品,犹如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身上的种种不足,给我们以指引的方向。汪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被誉为“扎在当今社会浮躁穴位上的一根针”。此针,也扎在当今语文繁杂、无效课堂教学上。细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由无数的细节行为构成,并支撑着教学的效果。我想就从此处着眼谈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注阅读教学有效性,从关注细节开始。
细催生情芳华满枝——关注文本中的细节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诗人赏花踏青,总喜欢看到满眼的山花烂漫。然而,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是有效阅读的前提。解读细致有效,有时“一枝独秀”却能起到“春色满园”之效果。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设计组织呢?我认为,在教学的主线的设计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教学主线要贴进孩子。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教材。二、教学的切入点要抓住文本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县举行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我与另外两位教师共同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在教学的切入点上有所不同,我从父亲离别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切入,引导学生品味“深情的目光”里的内涵:此刻,父亲深情的目光仿佛在说什么?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出父亲对和平的热爱。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却显得有些沉闷。对“
此刻,父亲深情的目光仿佛在说什么?”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强烈,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答案有些单一,学生设想到的无非都是“舍不得”之类的话。而另一位教师则是从父亲临别前与“我”的一个约定入手:凯旋的那一天,父亲要送给儿子一顶“蓝盔”,儿子则要捧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父亲。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当父亲凯旋的那一天,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由于学生平常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想像非常丰富。就在学生兴致勃勃地想象着、叙述着父亲凯旋的激动与幸福时,教师突然来了个转折:两年过去了,爸爸终于回来了,当飞机缓缓地降落在祖国的土地上,当飞机厚重的舱门缓缓打开,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迎接到的是什么?同时在屏幕上出示句子:“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在强烈的对比中,让学生体会到“我”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从而发出对“和平”的呼唤。选择看似不经
不拒细流有容乃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