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性”与艺术师范教育浅议.doc“师范性”与艺术师范教育浅议
师范性与艺术师范教育浅议
艺术师范教育作为师范教育的一部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及扩招,加之市场化的强烈冲击,一些师范院校纷纷效仿综合性大学,培养目标向多元化发展,师范院校的特点被淡化,这种趋势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却忽视而艺术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尤其是很多人认为专业过硬就可以胜任艺术教师的岗位,而实际上专业水平高未必能教好学生。在艺术学科获得历史上空前地位的今天,艺术师范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正在被教育界所担心和忧虑。艺术师范教育中的师范性缺失,表现在学科教育的性质不明确。缺乏对高师音乐学科教育的性质、特征、教育过程基本规律,以及课程教育整体目标的了解与深入认识。导致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出现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恰当、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陈旧、重技能教育、轻理论教育等问题。其结果就是本科毕业生虽有较高的表演专业技能,却由于缺乏对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及对音乐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不具备作为教师的理论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多数难以胜任实施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基础音乐教育和教学工作。有些学生虽然在师范院校就读,但毕业后不一定做老师,很多考生在择校时也会有此想法。这也从另外一方面逼迫师范院校开设一些非师范类的课程。虽然教育部的指导方向是正确的,但在操作时有一部分课程比例是地方院校可以决定的,而师范院校考虑的是学生将来的就业。学校设置一些非师范专业,对学生就业及考研都有好处,可以拓宽就业途径。但如果大家都向专业艺术院校靠拢,会减弱师范院校的意识,。
艺术师范教育具有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师范院校教育类的课程要多一些,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班级管理等,这些在专业艺术院校是没有的;而对于教师的职业教育,则要求教师具备做教师的基本技能,如普通话、三笔字等。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同决定了艺术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与复杂性。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艺术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等更高的要求。在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在强化师范教育特色中,有效提高与拓展每一个未来音乐教师的综合知识结构与多种技术能力,为他们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改革实践奠定基础。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综合素质与多种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认知和了解钢琴艺术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开阔视野,有效拓展综合知识结构,培养能奏、能唱、能导、能讲、能写的全能型音乐人才。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应把发展学生全面音乐能力摆在首位,而其中音乐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重视与加强综合型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不是培养演奏家,而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
艺术师范教育更偏向于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偏重于科学的教育方法,这并不等于不重视专业和技能的学习,在音乐教育中应注意专业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启迪相结合;注重专业深度与拓展知识广度,尤其是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并为学生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改革实践奠定基础。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
“师范性”与艺术师范教育浅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