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论文.doc“玩耍”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论文
..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感恩”渐渐地被人们淡忘。那么,如何使孩子从小学会付出,懂得回报呢?小学生天生爱玩,笔者把劳动技术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在“玩耍”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事半功倍。
一、游戏中掌握技能———懂得感恩
游戏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使孩子们通过模拟活动,发展想象能力,认识周围世界。动用游戏的技能训练设计方法,就是在强制与基本强制性的训练中,引入儿童在游戏时所能体验到的那种轻松活泼、自由选择的情感,实现在训练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全面合作。我们可将劳动内容编成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技能。
我先用漂亮的花布缝制了一个沙包,在体育活动时和孩子们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很多孩子对沙包很感兴趣,拿在手里左看右看,有的还仔细地琢磨怎么缝的。顺其自然地便开始教孩子们如何使用针线,同时还教了一些基本的针法。要求有创意地设计自己的沙包。孩子们乐在其中,沙包形态各异:有娃娃脸,并缝上了漂亮的扣子做装饰,有糖果形……玩耍着自己亲手缝制的沙包,内心的喜悦不可言喻。很多孩子还利用课余时间,缝制了很多有趣的小玩意儿作为礼物送给辛苦工作的父母,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我想爸爸、妈妈收到孩子用心制作的礼物,心里一定比吃了蜜还甜!
二、比赛中巩固技能———回报感恩
儿童好胜心、进取心特别强烈。组织合理的小型比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如低年级安排刷牙、穿衣、洗手、洗手帕等比赛,高年级可进行钉钮扣、做垫子、做蝇拍等比赛。比赛时学生十分投入,收效甚好。
前不久班上开展了“水果拼盘显身手”的活动,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回报父母。活动提前安排孩子们收集资料、准备材料,并特别邀请了家长来当嘉宾评委。孩子们很是认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分工:削皮、切形、摆盘、收拾垃圾……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小组代表详细介绍了自己作品的含义,经评委商定后评选出:最佳造型金奖、银奖、铜奖,以及最佳创意奖、最佳协作奖和最佳纪律奖。在一片欢呼声中,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分享着劳动的快乐,品尝着劳动的甜蜜,交流着成功的喜悦!后来,在与家长交流时,家长都在感叹孩子真的长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
我想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们还会收获更多!
三、表演中展示技能———交流感恩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国茨基曾讲到表演教学的好处:一是由孩子自己进行,有直接生活感受;二是能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表演完全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因而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
一次家长会后,小佳的妈妈告诉我,小佳在家从来不收拾自己的书桌,什么东西用了就乱扔,用时找不到。在班上针对这样的情况做了调查,有1/3的孩子有这样的习惯。于是,我设计了“我是整理小能手”的表演活动。事先挑选几个比较会整理内务的孩子,先让他们把教室里电视柜里的东西整理一下,并教给他们一些技巧、方法。训练比较娴熟之后,让他们分工整理卫生角、图书角、电视柜、书桌……在小能手一边整理一边介绍的过程中,其他孩子也受益匪浅。整洁干净的卫生角、整齐有序的图书角、分类明晰的电视柜一一展现在眼前时,孩子们意识到学会整理、收拾自己的东西,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四、实践中发展技能———享受感恩
劳动教育
“玩耍”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