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十八章地球的起源和演化.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地球是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了解地球起源及演化前先了解太阳系的起源。
§
一、太阳系
——物性近地球,运转周期类似木星
类木行星:密度小、体积大、自转快、卫星多,气体云层组成。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太阳系是由于位于中心的太阳(恒星)及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及流星体组成的。
类地行星:密度大、体积小、自转慢慢、卫星少,硅酸盐物质多。
太阳系九大行星
地球仅是九大行星之一,站在地球的角度,我们认为太阳系是很大。但太阳系只是银河中的一个小星系,象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400多亿。1/1400亿
宇宙是无限的,任何一部分,在宇宙中都是眇小的,地球已经是小的不能再小了。在了解地球起源时,把目光放开来,从整个太阳系起源谈起。
二、太阳系及地球的起源
要了解太阳系的起源两点做不到:
①无法用实验手段来再造重演其形成过程,与其它自然科学不同。
②即然太阳系是无限宇宙中一部分,宇宙又永远是运动的,所以一定在宇宙中有正在形成的类似太阳系的星系,但现有的科学手段无法获得。
因此唯一的方法是先以假说的来解释、推测太阳系及地球的起源。假说并非凭空臆造,应该建立在能观察了解的一些太阳系特征的基础上,当假说能够较圆满解释特征时,可能成为科学理论。
(一)太阳系的特征
1. 行星运行的轨道接近圆形,并且几乎位于同一轨道平面上。即近圆性和共面性的特征。(水星、冥王星轨道有较大倾斜)
2.(除金星外)行星绕太阳、卫星绕行星,均逆时针方向(同向性)
%而角动量仅占2%,角动星的配与各星体的质量很不协调。
、类木行星的差别。
(其它星球已知的元素,地球上都有)。
太阳系与行星同时形成的假说
(1)“微粒假说” 1755年德哲学家康德提出
运用万有引力的原理
不能解释太阳系的角动量来源,分配。
(2)“星云假说”1796年法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
灼热的气体星云冷却收缩而成。
能解释角落动力来源,但无法解释分配。且探知宇宙中,收缩不是由于冷却而是吸引力,收缩过程中温度不是降低而是升高。
1、2假说尽管有不足之处,但这种思想认为宇宙是由稀薄物质逐渐凝聚,运动发展而的理论是可取的。以上主要考虑力学方面问题,都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问题。本世纪中的一些天体物理学家开始用宇宙中电磁效应来解释太阳系角动量分配问题。
太阳形成的初期就有很强的磁物热粒反应向外发出电磁辐射,将能量传给外围圆盘。圆盘聚集成行星,使行星具大角动量。
(3)1977戴文贵
原始星云——吸引收缩——转速加快——抛出星云团(行星)→太阳系
太阳形成早于行星的假说
先有太阳,行星是太阳周围的星际物质受太阳引力聚集而成。先有太阳,当其它恒星与太阳相遇,吸引碰撞下来原太阳上的物质形成行星。
不能解释,同物质性。
现代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年龄至少38亿年
格陵兰(花岗岩)
南非(片岩)
§2. 地球圈层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38亿年前已有原始的地壳
具推测地球的年龄(星际物质聚集成地球)为46亿年,距今46亿年—38亿年是地球各圈层形成的时期。
一、各圈层的形成
1. 熔融和重力分异

第十八章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