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理论/文明礼仪
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背景、目的、意义
对礼仪教育的思考是从*年开始的。我是*年10月由*师专调入任丘一中的,之前在*师专做了两年秘书工作,到一中后开始教化学课至*年。在与学生课内课外的朝夕相处中,我比较强烈的意识到:很多学生在为人处世、言谈举止等方面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让人感到不舒适不满意(一男生与女课代表之间发生的争吵促使我更下定了决心改行)。意识到青少年学生在接受高考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有必要提高文明素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后来多种因素促使我逐渐下决心要转移工作方向,潜意识中感觉到我应该做比教化学课更需要我的工作,于是我开始注意查阅积累资料,关注媒体信息和社会的需求。
*年初我在《中国妇女》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礼仪学院和其创建人的事迹的文章,我一下子感到多年思考的问题的找到了切入点,*年暑期便去了*礼仪学院学习。回来后试着跟学校领导讲了我想搞礼仪教育的想法,并把准备的资料都拿给了学校领导,我估计领导不可能同意在学校开礼仪课。因为当时尽管青少年学生非常需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但重点中学高考升学压力很大,要占用课时来开设礼仪课我想难度很大。出乎我的预料,没想到学校领导很成我的思想,领导说学校正在苦苦思索如何开展有效又让学生易于接受的德育工作,正在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我的思路和准备跟学校领导的思想一致了。很快校委会就做出决定,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从引导教育学生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入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于是学校又派我到国际关系学院、中科院进修学习。
*年6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尽快改变学校美育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任丘一中比较超前的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正是要在新形式下探索针对性、可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易于接受的德育、素质教育的途径。
礼仪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青少年学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
2、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待人接物和立身处世是十分必要的。为人处事是青少年人生最关键的一门功课。通过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培养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
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
3、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范畴,是德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理论-文明礼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