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的终点——嘉峪雄关
河西走廊上剥蚀残丘地貌
河西走廊上明长城遗迹
嘉峪关丝路骆驼队群雕
卫星电话突然出故障
有一句话真是灵验,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昨天离开兰州,本来准备连夜赶往敦煌,但是一个意外改变了我们的行程。
卫星电话突然出故障了!
这可是大事,如果我们在罗布泊里面,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卫星电话却打不出去,那可很不好玩。
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是在古浪县的加油站,那里距离兰州有100多公里。我们加油的同时,首席专家老董说趁机调试一下卫星电话,在兰州的时候我们曾经试过,能通,但信号不是很好。
没想到这一试就是几个小时,信号虽然一直显示是满格,却总是打不出去,怎么试都不行。
本来我们4个人昨天都只睡了几个小时,这时都困得要命。突然遇到这个情况,大家都睡意全无。
我们研究来研究去,信号是满的,但网络似乎注册不上去,感觉应该是设置问题。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4个人折腾了半天,设置来设置去,也没有搞定。
只好紧急联系提供电话的北京经销商。通过经销商,我们终于联系上了一位姓阮的专家。专家告诉我们,我们使用的是新换的卡,而我们的电话机是老型号,可能有时不能自动注册卫星网络,需要进行手动注册,而这个手动注册的过程比较复杂。
我们当即决定在古浪呆着,把卫星电话调试好再走。那位专家把手动注册的英文
说明书传真了过来,我们对照着,一步步操作下来,在天黑之前,终于搞定了。测试时,电话拨通的那一刻,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从紧张中松懈下来,我们都觉得很累,特别是昨天只睡了几小时,能不累吗?我当即拍板,为了今后几天顺利走下去,今天立刻在古浪休息。
河西走廊一路狂奔
古浪也是一个古城,历史很悠久。早在4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原始部落在这里渔猎游牧。
老董告诉我,这里也是河西走廊的东端,也是河西走廊真正的起点,而敦煌就在河西走廊的西端,也是河西走廊的终点。
今天一大早,我们顾不上看一看古浪这座古城,就出发一路向西狂奔。
无论如何,我们今天要赶到敦煌。因为按照日程,我们明天要从敦煌进入罗布泊区域。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在一天时间内,狂奔超过2000里路,穿越整个河西走廊,从东端的古浪赶到西端的敦煌。
要是在千年以前的汉唐,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有了汽车,一天穿越河西走廊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从地理上看,河西走廊东端是古浪和天祝交界的乌鞘岭,昨天我们翻越乌鞘岭的时候,发现岭上还有很多积雪。这里的海拔是3000多米,前几天这里下了很大的雪。才10月,这里已经很冷了。
过了乌鞘岭,算是正式进入了河西走廊,两边开始荒凉起来,出现了很多光秃秃的小山丘,上面一道道的印痕显示着沧桑。老董告诉我,这种山丘在地质学里叫“剥蚀残丘”,是几百万年前形成特殊地貌。
河西走廊是世界上最长的自然“走廊”之一,南边是终年积雪、连绵一千多公里的祁连山,北面是走廊北山以及戈壁和沙漠。
河西走廊的道路,大多是直线,弯道不多。两边也开始出现了长城的遗迹。
一段一段的土夯的城墙,蜿蜒伸向天际,伴随着我们前行。这主要是明代的长城遗迹,一直到嘉峪关,明代长城戛然而止,而汉代长城继续逶迤向前。
过嘉峪关的时候,我们专程停下来,去拍了夕阳下的城关。在苍凉的戈壁上,一座古城巍然耸立,背后是逶迤的大山,确实有别样的壮观。
天渐渐黑了,还有500多公里,我们不敢停留,继续往前。大约晚上9点多,在一弯新月下,我们走过了那段“中国最长直线公路”,一直90公里没有转弯,差点让人睡着。
终于,在晚上11点,我们到今天的目的地——敦煌。在一个小巷子里,饿了大半天的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当地最有名的特色食物——驴肉黄面。黄面顾名思义,是金黄色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拉面,做法是用很大力气把面粉、蓬灰水(碱性很强的一种水)和在一起制作成的。可以想像,当然是非常地劲道,口感也很好。
吃饱肚子已经11点半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我赶紧赶写了这篇稿件,然后整理了照片,幸好今晚住的酒店可以上网,这是我在甘肃十几个县走过来,第一次不用到网吧,在县里(敦煌是县级市)的宾馆也可以上网。
这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看来敦煌不愧是文明之城,一千多年前这里,文明十分辉煌,一千多年后的现在,这里也跟得上时代。
我想必须要充分享受这种待遇,亲手更新一次博客,给关心我们横穿罗布泊计划的读者一个交待,毕竟从明天起,可能我必须通过卫星电话口述传稿了。
在此,我也想做个预告,今后段横穿科考的日子,我力争做到每天更新,让关心的读者知道我们的行踪,当然主要
明长城的终点——嘉峪雄关河西走廊上剥蚀残丘地貌河西走廊上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