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桃花源记 随课辅导.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桃花源记》,引人入胜的桃源仙境
快乐导读: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看看文章具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追求的呢?
美点聚焦:
《桃花源记》一文,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一种虚构景象。但读起来却给人一种真实存在的感觉。文章为什么会给人这种感觉呢?下面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研讨一下:
一、曲折回环、虚景实写
本文本来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作者陶渊明将故事写得非常逼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情节的发展给人以一种真实感。如文章开头向读者交待了时间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身份等,即“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就使读者感到故事的发生就像真的一样。紧接着写了渔人怎样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怎样发现山口进入,渔人怎样和里面的人交往,以至后来怎样出山,怎样沿途标记等等都很细致,使人感到确有这样一个地方存在。写到桃花源里边情况,就更显得真实亲切,令人神往。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是“良田”“美池”,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最后写了南阳人刘子骥向往这个乐土,欣然规往,但没有成功。刘子骥,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与作者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这样就进一步渲染了故事的真实气氛。虚幻的一面写得很笼统,让人无法查考,无法追寻。文章交待时间是晋太元中,虽然指明了朝代,但不写明年月,实中有虚。写捕鱼人,说“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捕鱼人的郡县,又未写明住址、姓名,也是实中有虚。结尾用“遂无问津者”收笔,给人以神秘之感,真是天衣无缝,找不出任何破绽。
二、巧妙的景物描写
文章第一段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引起渔人的兴趣,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使他产生“欲穷其林”的动机,从而有可能偶然发现这片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土。而且,这美丽的桃花林景色,也为下文写桃花源里环境景色的美好作了铺垫。
三、语言的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全文仅用320个字,就将故事叙述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文章一开头,只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9个字,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故事的开端。紧接着描写桃花源的景象也只不过一百多字:从桃花源的土地、屋舍,到男女老少的衣着及神情,写得井然有序,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当渔人拜见太守,说起桃花源里的情况时,作者也只用了“诣太守,说如此”中的“如此”二字,概括了渔人在桃花源里的见闻。文中许多词语由于言简意赅,一直被后世沿用,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等。
总上所述,我们抓住虚景实写、巧妙写景、语言的简练生动三个方面来分析课文,归纳文章的写作方法,认真分析和感悟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意,这样就不难看出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中考对接:
(2006年湖北天门市中考试题)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下

桃花源记 随课辅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