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和我们自然成长
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自家有大片的菜园。每当种菜的时候,总会奇怪,为什么妈妈有时会在埋好的种子上盖上一层稻草,而有的时候却不盖?慢慢的,我明白了,有些种子萌发时一定不能有光,而有些种子萌发时必须要光,还有一些种子萌发时是有光无光无所谓的。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这是高中时学过的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的一段话。“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当时读这段文字,我并没有作者那种“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的无限悲愤之感,但是它的字里行间一定有什么东西震撼了我,要不二十多年之后的我,怎能对它依旧记忆犹新?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片棉田,棉花早已摘过了,只剩下枯黄的棉秆“站”在那儿,随风摇晃着。忽然,我发现棉田中间有一朵没有摘走的棉花,它是那样的洁白与硕大,在遍是枯黄棉秆的棉田中格外显眼!“为什么这么好的一朵棉花没有被摘走?”是因为当时这个棉桃没有开,还是当时这朵棉花开得不怎么好而被上面开得好的棉花遮住了,于是被摘花人给落下了?
这种子,这病梅,这棉花,似乎都让我感受到教育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大家可能都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但是大家是否还知道有的种子萌发需要光,有的种子萌发却一定不能有光。似乎种子萌发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而不同的种子又极具个性!
梅种种下去长出的一定是梅树,不可能是桃,也不可能是李。但梅树究竟长成怎样,其实自然早已决定,它的枝条一定会尽情地舒展,以获得更多的阳光雨露,而绝不应该是“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种棉花的人一定会希望每一株棉苗都长得那么壮,每一个棉桃都开得那么大,每一朵棉花到时候就能采摘。但棉田中也总
让孩子和我们自然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