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陪伴孩子渡过成长的关键期.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陪伴孩子渡过成长的关键期
当孩子满六周岁,到了这个法定年龄,就要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背着书包,怀着对学校无限向往的心情,高高兴兴地跨进学校的大门。更多的时间要在学校这个环境度过,在这个环境中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可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他真的喜欢吗?本来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但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的学生喜欢学习,14%的孩子向往大学,20%的孩子把学习的压力视为最令自己烦恼的事情,厌学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始了,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竟然自杀,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值得深思!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家庭教育存在着各种各类的问题,从孩子口中说出的“父母皆祸害”,就可以看到家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在现代社会里,年轻的父母非常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希望把他教育成自己所期望的好孩子。可我们的孩子真的就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答案恐怕并非都是肯定的。
我们教育孩子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人把父母教育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形象地比作十把刀,可谓是刀刀让孩子很受伤。有些孩子甚至认为“父母皆祸害”。为什么我们教育不好孩子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你不了解孩子。这就好比一个农民,当他不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北方的3月份就下锄耕地而种植作物,结果是太早了,等到春暖花开时,种子已经冻得烂掉了,而7月份去下锄耕地而种植作物,结果是果实不能成熟。不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而种地,那不是一个好农民。同样,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父母。
所以说,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关于小学阶段儿童成长的规律是什么呢?或者说最根本的规律是什么呢?换句话说,有没有这样一种规律,比较好理解,又比较好操作,当然是有的,这就是关键期的规律。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就是小灰天鹅认“妈妈”
小灰天鹅从蛋壳中爬出来后,会把第一眼看到的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如果是母鸡孵化它出壳,它就把母鸡当妈妈;如果出壳时是人在身边,它就把人当作妈妈。如果出生时不接触任何动物,它就只会自己吃和玩,几天后再接触别的动物哪怕是它真正的妈妈,它也不会认了。
这种有趣的现象是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在动物的心理实验中发现的。他把小灰天鹅这种无需强化的(不经过练习、锻炼)、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
经过多次实验,洛伦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动物早期的发育过程中,动物的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如果错过这一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叫“关键期”。
人是不是也存在这样一个关键期呢?
当把动物实验引申到早期儿童发展教育研究中时,现代科学家发现,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的发展,“关键期”同样存在而且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也把它称为“敏感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有一段特殊的时期,其成熟程度最适宜于学习某种行为。
有两个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案例一
“狼孩”卡玛拉姐妹在狼的抚养下长大,被带回到人类社会时,姐姐约8岁,妹妹约1岁半。科学家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让她们改掉狼的生活习性。妹妹虽然在两个月后说出了“不”字,但一年后就死去了。姐姐经过3年的培训才能用脚走路,直到17岁时死去,智商也只有3岁半孩子的水平,只能讲45个单词。
案例二
日本士兵横井庄一在第

陪伴孩子渡过成长的关键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3-27
最近更新